來的變幻莫測。
其實,一個人幹什麼職業,都是命中註定的事。既然生了,就得活著。謀生唄。靠什麼謀生,則要根據那個職業的特點塑造自己。 如果幹記者,就必須具備以下三點:一、敏銳的觀察力;二、深刻的領悟力; 三、流暢的表達力。這三點源於先天基因,始於後天教育,依賴實踐訓練。 如果都努力過,還不具備“三力”,那就馬上改行,幹別的去。別耽誤了自己,最終費力不討好。幹這個不行,幹別的未必不行。
最重要的是遇到一個好老師。
一個好老師,首先不該把學生塑造成自己的“預設模樣”,而是勇於告訴自己的學生“你不是幹這個的料”。他應該幫助學生找出自己的天性,根據人性特點,任其發展。
在科技主義橫行的社會里,由於缺乏法學、神學(不是迷信)、藝術的制衡,科學盲目瘋長,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很多打著科學旗幟的事物顯然早已脫離常識,變得十分可疑,但由於披著莫名其妙的科學外衣而不脛而走。科學既然這麼好,就必然被別有用心者加以商業利用,“奈米服裝”、“奈米水”、“水變油”、“無煙鍋”之類打著科學旗號的怪胎層出不窮。氾濫的偽科學將使科學變質,使科學技術迴歸中世紀的“鍊金術”,進而導致科學貶值,最終會毀了社會。
科學和民主、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單純的科學並不存在。一個人說了算,缺乏民主,片面追求科技就是生產力,就會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