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比較旺盛的人,他欣賞的可能就是史湘雲或者薛寶釵。事實上,每個人的審美觀都跟他的身體、物質基礎有莫大的關係。
另外,肌和肉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中國人的智慧非常高,他說同一個東西,如果這件東西處在不同的時候或者不同的狀態,它用來描繪的詞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一朵花綻放了,吐露著芬芳,這樣一種動態我們管它叫“華”。有個詞叫“春華秋實”,就說春天要開花了,秋天要結果了。或者我們說“華而不實”,光開花不結果。這就把那種動態的感覺表達出來了。但是,西方人還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詞來表達它。所以,在他們的思維裡,肌和肉描寫的是同一個物質,但這個物質它其實是處於不同的狀態的。
我們說一個人“面瓜”,或者說他開車“真肉”。這個“肉”表現的就是一種沒勁、微軟、提不起來、沒有彈性的狀態。同樣是這塊肉,當它處於放鬆的狀態時,我們管它叫肉。可當它發力繃起來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肌。
有些人總是處於老發力不放鬆,肌肉緊繃的狀態,我管這種情況叫“有肌無肉”。現在有很多人老保持一個姿勢在那打電腦,最後導致肌肉條索,一摸“咯楞咯楞”地響,這叫“肌”。還有一些偏癱的人,他老不活動,最後肌肉就松馳、萎縮了,這叫“肉”。不過,我們通常說的肌肉,應該是一種充盈的狀態。也就是該發力時候,它繃起來;該放鬆的時候,它又很軟。現在,我們在超市裡買的雞都不能稱之為雞,充其量也只能叫做肉雞,它是沒有力氣的。
肌肉不滿壯的人,你捏一捏他的小腿肚子,或是捏一捏他胳膊上的肱二頭肌,沒有“小耗子”,沒肉;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