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4 / 4)

小說:金融的邏輯 作者:天淨沙

,政府得到的是一個永久的稅收流,這個稅收流的總折現值為6萬元(以政府公債利息5%作為折現率)。換言之,如果政府透過借債維繫開支,把更多錢留給老百姓投資,那麼今天每少收一萬元的稅,實際上政府最終得到的是今天值6萬元的未來收入流,讓國家財富淨增5萬元。

如果老百姓的投資回報率是5%,那麼政府透過減稅得到的額外好處為零;而如果投資回報率低於5%,則減稅會吃虧。當然,如果民間投資回報遠高於5%的國債利息,那麼借國債並同時減稅就讓這個國家發橫財了!其妙訣在於讓老百姓的收入變成資本後,就能透過利滾利、錢滾錢讓國力和民財同時上漲。當民間的投資回報很可觀的時候,政府徵稅等於是“殺雞取卵”,害民又損己。

上面的例子當然有一些理想化的假設。比如,在現實中,政府公債利息可能會不斷波動,民間投資回報也會時高時低。如果是這樣,那麼,只有在民間投資回報與國債利率之差更大的時候,“發國債同時又減稅”的國策才最優。 。 想看書來

治國的金融之道:藏富於民(12)

不管怎樣,這個例子基本反映了美國二戰之後經濟國策的總體邏輯。美國的資本市場最發達,給美國政府提供了無限的將未來收入證券化變現的能力。由於人們對美國製度的穩定性非常有信心,美元和美國政府公債是世界投資者最為放心的增值保值手段,因此其公債利息近幾年保持在4%左右,這是美國老百姓所無法得到的融資成本。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民間要借錢投資,他們需要支付的利息遠比美國政府要支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