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治區的地方組織,領導和推動抗日救亡的群眾運動,開展廣泛的統一戰線工作,利用西北特殊的地理條件溝通黨和國際友人、海外僑胞的關係及與共產國際的聯絡,支援和配合了陝甘寧邊區建設和全國抗戰。

1944 年9 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在國民參政會上正式提出廢除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周恩來在延安進一步闡明實施這一主張的具體步驟和方法。這個主張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獲得各民主黨派、廣大民主人士的贊同和擁護,成為全國人民奮鬥的政治目標。為實現這一主張,共產黨同國民黨及美國總統私人代表、後任美駐華大使的赫爾利展開談判,並同美國的扶蔣反共政策進行堅決而靈活的鬥爭,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民主運動的發展。

六、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為了勝利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絡著黨的政治路線,在鬥爭實踐中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毛鄧三要著重講;此處略)

2、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

在此期間,針對國民黨大肆鼓吹“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等反共謬論,黨在政治思想戰線上同國民黨展開論戰,批判和揭露各種假三民主義,著重闡述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關係,說明共產主義的最低綱領和新三民主義基本相同,但兩者又有區別,共產黨將同一切真誠的三民主義者長期合作。這場論戰對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起了推動作用。

為了駁斥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宣傳,向全黨和全國人民闡明共產黨對於中國革命及其前途的全部見解,回答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係重大的問題,更好地指導抗戰和中國革命,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工作。他系統總結中國革命的獨創性經驗,於1939 年底1940 年初先後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毛澤東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成兩步走,第一步進行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中國民主革命在五四運動以後已經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根本標誌是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是:政治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在中國建立一個以無產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經濟上,沒收操縱國計民生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並引導農民發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文化上,廢除封建買辦文化,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民主主義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不同的革命階段,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但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也必然是相互連線的,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實現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最低綱領,也是為著將來實現最高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

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特別是建黨以來歷史經驗的全面總結,是毛澤東思想在抗戰時期最重大的理論成果。它的提出,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內容、領導權和發展前途等有了明確而完整的認識,對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3、整風運動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確立

1941 年5 月,毛澤東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九、十月間,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黨的高階幹部開始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從政治路線上分清是非,達到基本一致的認識。這次會議初步統一中央領導層的思想,為全黨普遍整風作了準備。

1942 年2 月,毛澤東先後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反對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