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家還是貧苦人家,都毫無例外地不讓獨生子女受半點委屈,讓他們從小就脫離社會,就在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圈子裡透過依賴獲得幸福。可是,社會又是一個越來越具有競爭性的社會,叢林規律無時無刻不起著作用。一旦壓力當頭,他們就亂了分寸。我們的社會並沒有做好準備,如何面對張銳們這一代!

或許這是個世界現象。英國《泰晤士報》2007年7月9日發表《決不放手》的文章,提出〃豢養的一代〃這個名字。文章說,〃豢養的一代〃出生於1977年到1999年之間。這是一個有史以來最以孩子為中心的時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好得過了頭,他們的父母和藹可親而且提供一切需要。但孩子太過依賴,獨立性較差,一遇挫折,不知拐彎。而在華為,更是優秀人才扎堆,彼此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由此傳匯出來的氣場往往會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任正非直面華為的〃抑鬱症〃

任正非自己也曾經是抑鬱症患者。華為不斷地有員工自殺與自殘,而且員工中患憂鬱症、焦慮症的不斷增多,令任正非十分擔心。還在張銳自殺前,他就曾給黨委委員寫信,專門談及員工的抑鬱症問題。

任正非以自己為例,對走出抑鬱症困擾,開出了藥方。他認識到,企業不能只是給高效率的員工高薪就可以撒手不管其他的事情了,還必須創造條件,讓員工從身心上解放自己。

任正非看到華為員工錢多了,卻不知怎麼花錢,有些甚至成了守財奴。他斷言,豐厚的薪酬不能帶來優裕、高雅的生活,也就沒有了意義。錢多不是使我們精神自閉、自鎖,而是應該去創造條件,追求一點歐洲的紳士風度和淑女精神。

人生是美好的,美好並非潔白無瑕。每一種美都有殘缺,殘缺美才是生動的美。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

任正非意識到,公司可以引導員工懂得高雅的文化與生活,積極、開放、正派地面對人生。但是歸根結底,每個人都要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人生是美好的,美好並非潔白無瑕。每一種美都有殘缺,殘缺美才是生動的美。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在任何處境下,都不可以對生活失去信心。

差距讓人攀比,弱點新增憂慮。任正非說,他正是接受自己身上那些難以克服的弱點,集中優勢發揮自己的優勢,才使他成為華為的CEO。因為,克服缺點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遠遠大於強化優點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只有建立自信,才會更加開放與合作,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信的最後,任正非強調:〃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走出焦慮症和憂鬱症的困境!〃

作為一個曾經的抑鬱症患者,任正非的感悟非常具有借鑑意義。

抑鬱症是我們為自己構築的心靈牢獄,而且正因為是我們自己構築的,所以我們就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開啟枷鎖把自己解放出來。

英國心理醫生特羅茜·羅爾說:〃抑鬱症是我們為自己構築的心靈牢獄,而且正因為是我們自己構築的

,所以我們就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開啟枷鎖把自己解放出來。〃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任正非,深諳這個道理。一個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的平庸之輩,是不會陷入抑鬱的。每一個人幼年時期的生活環境或特殊事件,都會在當事人的精神層面留下難以改變的痕跡,成為左右他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成為金錢的奴隸、自閉、自鎖的人,與金錢的多少無關,關鍵是要改變對金錢的認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上去簡單明瞭,卻正是任正非走出抑鬱的藥方。為了自己的員工,任正非不惜承認自己也是個抑鬱症患者,可謂大智大勇,其中也透露著任正非對員工深切的愛。但是,我也在任正非的信中讀出了一些無奈。任正非甚至重複著自己都不能說服自己的一些老生常談,可是卻沒有直奔華為的〃壓強文化〃。

◇歡◇迎訪◇問◇BOOK。◇

第37節:1000億華為的六個支點(11)

◎從愛出發,才是長青基業之本

成也〃壓強文化〃,敗也可能是〃壓強文化〃。壓強文化是一種大棒文化,它直接把客戶和市場壓力的大棒,無情地揮舞在員工的頭頂。在抑鬱症發生的地方,總有人生價值的迷茫。

〃壓強文化〃有點像宗教的地獄之火。只要你服從教義,就可以升入天堂;如果不服從教義,就可能在地獄中受煎熬。這種恐嚇在多數人那裡生效,但也把少數有頭腦的人逼瘋。哲學家尼采儘管有勇氣宣佈〃上帝死了〃,人人可以逃離地獄之火的煎熬了,但是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