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回到唐朝當皇帝 作者:無組織

一個舅舅對外甥的公平和公正,他更喜歡性格懦弱的李承乾而不喜聰明好學的李泰,在太子人選問題上站在了李承乾的一邊,力挺李承乾入主東宮。

李泰自覺自己不比李承乾差,甚至有些地方還要比李承乾優秀,長孫無忌作為他和李承乾的親舅舅為什麼如此偏袒李承乾呢?難道就是因為他是長子,就因為他比自己早生一年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他認為長孫無忌是在有意的疏遠自己,更多的是偏袒李承乾。所以,他對這個親舅舅產生怨恨,同時也怨恨上了李承乾。

李恪聽李泰把話說完,忙不適時宜拉著李泰迎了上去。在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前一米處站定後,先給長孫無忌拱手行禮,隨後對李承乾道:“參見王兄。”

李承乾已經從舅舅長孫無忌口中知曉自己即將要被冊立為太子的事情,所以顯得格外興奮。雖然,他在刻意的掩飾著自己的喜悅,但一個十多歲不到的孩子不管你如何掩飾都難免會露出那麼一絲的疏漏。所以,這種現實在老於世故的眾人面前到成了一種做作。但李承乾卻不知眾人心裡的想法,面路喜色的對眼前的兩人道:“三弟、四弟無需多禮,愚兄近來功課繁忙,疏忽了兩位王弟,是愚兄之錯,以後如果遇到什麼需要愚兄的時候我一定會定力而為。”

李恪本以為李承乾只是因為嫡長子的身份和長孫無忌的關係才會被冊立為太子,然而,剛才他的一番話讓李恪改變了自己對李承乾的看法。李承乾說話得體,進退有據,並非就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性格懦弱,優柔寡斷。所以,開始懷疑前世在影視劇中和點滴的歷史資料中知道並非就是真正的李承乾。而那個性格懦弱,因為李泰受太宗寵愛而怕被他奪走太子之位,盡然於侯君集等密謀造反,最終因為優柔寡斷而洩密失敗的李承乾是否是被勝利者篡改了真相的贗品呢?他想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因為耳濡目染,見過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所以都不是尋常之輩,李承乾也不例外,不至於會像書中描述的那麼不堪。

李泰明顯對李承乾帶有敵意,他不緊不慢的說道:“大哥此話折辱青雀了,作為弟弟豈有埋怨兄長之禮。還有就是我們做弟弟真是不明德體,本該時常去看望兄長才對,怎麼能讓兄長時常掛念呢。”

看到李泰跟李承乾一見面就爭鋒相對,李恪內心暗道:“果然如史書描述一樣,李承乾和李泰的儲位鬥爭才是大唐貞觀年間政zhi鬥爭的重點。”隨即又想道:“難道李泰跟李承乾因為太子之位鬥個你死我活的根源就是長孫無忌因為冊立太子而偏袒李承乾所致”不過,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他們兩個鬥個你死我活的李恪樂意看到的,也是他是否能奪得最終勝利的關鍵。所以,他不會阻止兩個人,反而會推波助瀾。

李承乾似乎對於李泰有意跟自己爭鋒相對而感到氣憤,他淡淡的道:“四弟如此說話,不是承認錯誤,怕是另有所指吧?”

李泰看到李承乾有點惱怒,心中甚是得意,便說:“青雀所說並非大哥所想,大哥何必執拗於青雀之言呢。”

李恪也不適時宜的說道:“大哥誤會四弟的意思了。”

長孫無忌站在距李承乾不遠的三米處,三個人的對話他悉數聽在耳中,內心震撼不已,沒有想到三個不到十多歲的孩子盡然已經開始針鋒相對。但因為即將冊封太子,對於此時他不及細想,對三人吼斥道:“即刻便要早朝,你等三人不按班就部等待入朝,何故再次喧譁。”

三人被長孫無忌一陣痛斥,不在言語,站在自己的位置默然不語。

第十八章 冊立太子(二)

李泰和李恪並列站在一起,他沒有因為長孫無忌的痛斥有所收斂,而是繼續低聲的對李恪道:“不知道父皇召所有七品以上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大臣來太極殿朝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情?”

顯然李泰這是明知故問,最近群臣力諫太宗立儲,在這個時候讓所有七品以上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大臣來太極殿朝會本身就不言而喻。只要對政治稍微有些敏感的都知道宣佈立儲之事,李泰不可能不知道。再說支援李泰入主東宮的人也有不少,李泰不可能什麼都不聞不問。所以,李恪虛偽的迎合著李泰道:“愚兄也不太清楚,四弟若是知道不妨告訴愚兄,好讓愚兄有所準備,不至於被父皇問起來的無言對答。”

“好像是關於冊立太子一事,具體的我也不知道,三哥對此有何看法?”李泰見李恪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又適時的丟擲了另一個心中的問題。

李恪表情的很驚訝:“原來是這事?愚兄整天舞槍練劍,不甚清楚。至於對此事的看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