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3 / 4)

小說:回到唐朝當皇帝 作者:無組織

,李恪所組建的商業帝國的財力到達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恪便透過像朝廷資助一批錢糧的名義,讓柴哲威和李宗、李愔去了趟長安。他在北府發展經濟,在長安的時候就跟李世民彙報過這方面的情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大唐整軍備戰的情況下,他以北府的名義向長安送錢糧,李世民自然的很高興。而李恪這次讓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去長安的目的不止是運送錢糧這麼簡單,還有透過三人的身份向各自代表的勢力傳達自己意見是面對,像李宗的身後的宗室皇族,像柴哲威的身後是以柴紹為首的軍方將領,李愔則是主要疏通開導楊妃。其實,送錢糧對李恪來說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牢籠軍方,在軍中博得一部分的支援。大唐對吐谷渾開戰,輜重錢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了錢,有了糧食,將士們才能奮力廝殺,才能浴血奮戰,而李恪在這個時候送這些東西,其意自然很清楚。可現在的備戰期間,李恪送輜重錢糧,誰都不敢說他的不是,只能對他的義舉讚譽有加,這反而提高了他在軍中的形象。

所以,到達長安的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戶部交割完錢糧後便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李恪在太原就密切注意著柴哲威等三人去長安之後的情況,柴哲威等在長安是也在隨時跟他彙報情況,以便李恪能夠遙控局勢。就這樣,李恪費心費力的靜等了一個月多,長安終於傳來了讓他喜悅的情報,那就是李世民開始公開在大殿上表達了朝門可以開始議楊妃被冊立皇后的問題。

而李恪在接到這個情報的時候,立刻將這個訊息告訴了狄知遜。

狄知遜在思量了很久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佈置,第一就是由李言為首的關隴士族上書,支援冊立楊妃為皇后;第二,則是命令身在長安的御史馬周,開始彈劾山東士族在這次冊封皇后商議中的僭越罪名;第三,便是聯合李恪在地方的勢力,開始向長安傳達地方的支援意見。其中,第二點最為關鍵,是否能夠打擊山東士族在這次冊立皇后廷議中的囂張氣焰,就看他馬周的彈劾御史臺是否給力。至於彈劾的內容很多,但狄知遜主要選擇了三點,最為重要的就是在這次冊立皇后廷議中山東士族的僭越行為,從而指出這其中肯定有人據居心叵測,想肆意的擾亂朝綱。這個罪名說大不小,說小不小,但恰好是這次針對山東士族最為有力的武器。

因為,冊立皇后這樣大的國事,自當的朝臣上書,看皇帝的態度,是否要進行商議,經過皇帝應容,大家才能開始商議和討論。而大唐比較開放,皇家的家事便是國事,既然有人已經上書皇帝建立立後,大臣便可以討論,闡述自己的問題。但是,山東士族畢竟不是朝臣,他們只是士族大家,他們不能妄議朝政,特別的是皇帝還沒有下達討論的命令之前。而這次冊立皇后,山東士族卻在李世民下令朝議前就高調介入,這就給了馬周彈劾的藉口,說山東士族以布衣之身干政,以士族大家的身份藐視朝堂,想將朝堂成為士族大家的朝堂。

馬周的言辭很犀利,這樣的罪名即便是山東士族也不敢承擔,他們只能反駁馬周,但又沒有充分的理由,便只能在跟江南文士集團的爭辯中敗退,使得冊立楊妃為皇后的勢力大曾,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而這個時候李言的上書和地方官員以及軍方將領的態度則是井上添花,給楊妃被冊立皇后加重了砝碼。

李世民的本意是先不表明自己的態度,他讓朝臣們議論和爭吵,想看看各方勢力的反應和態度,再從中分析出這是陰謀還是真實的上書,再做決定。因為,他清楚李泰和李承乾的性格,兩人對楊妃不說憎恨但也沒什麼好感,而長孫皇后作為自己的生母剛離世一年,依照他們的性格和心性的斷然不會上這樣個國書。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除了李泰身邊以岑文字為首的江南文士集團外,朝中大臣都表示了沉默,即便是北方的李恪和太原城裡跟李恪關係牢固的關隴士族都保持了沉默,反而是作為跟楊妃沒有任何利益衝突的山東士族盡然發難,這使得他想極力搞清的內幕越發的變得撲朔迷離,再加上楊妃盡然主動向他坦誠自己沒有做皇后的心思,還說出了那麼多誠懇而充分的理由,這更是讓李世民尷尬的同時心裡越發的捉不透這事情背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所以,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和等待,直到一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才下令朝議。可是馬周和御史臺的彈劾山東士族奏章讓他心裡驚訝的同時給了他一絲的頓悟。他本來就已察覺出了士族大家想透過各方勢力控制朝堂的苗頭,而這次山東士族反對立楊妃為皇后,盡然僭越祖制而參與爭論,這便是他感受到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