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在跟李世民討論,只有李泰一個人依然保持了以往的表現,沉默不語。
“李恪,你說說自己的想法吧!”李世民一見李恪,還沒有等李恪給眾人施禮,他便開口說道。
李恪看到李世民的臉色不是很好,就知道顯然是眾人之間的的討論很激烈,大家的意見不一致!
“父皇,兒臣的建議是,血戰到底!”李恪淡淡的說道。
“恩!說說你的具體想法!”李世民似乎清楚李恪會這麼說,便開口說道。
只是,李恪的話一出口,長孫無忌和魏徵、王珪等人的臉色不是很好看!李恪猜測,可能他們是支援和談的一派。
“父皇,還是請聽聽兒臣為何和力主血戰到底吧!”李恪目視了眾臣一眼,便對李世民大聲說道,他心裡很清楚,長孫無忌反對,可能另有目的,但魏徵和王珪反對,這是兩人的眼界限制,兩人的文臣,看不透其中的奧秘,他要用自己的理由說服兩人,只有這樣,眾臣的意見才會統一,出兵才會順利而不至於出現疏漏。
“恩?”李世民也是一驚,“那你說說,朕也想聽聽你的血戰到底的理由!”
“第一,吐蕃兵峰正盛,何以跟大唐求親和談?大唐十二萬精銳魂喪擾蘭,元氣大傷,這正是吐蕃和吐谷渾兩國攻佔大唐的最佳時候,難道他們不清楚這個道理嗎?他們很清楚,可他們沒有這麼做,為什麼?這不是說吐蕃不想拓邊擴土,是他們有自己的謀劃,肯定比征伐大唐獲得的利益要大,他們跟大唐求親和談只為一個目的,那就是給自己爭取時間,利用大唐養精蓄銳的時間給自己發展壯大的機會。第二,祿東贊其人在吐蕃很有名望,他是吐蕃松贊干布的心腹大臣,吐蕃的強大有他一半的功勞,可這個一個大臣為什麼在太極殿上裝出一副傲慢不懂禮數的樣子呢?他故意掩飾自己的智謀意欲何為?那就是吐蕃的圖謀很大,掩飾自己的謀略,麻痺對方,讓對方忽略自己的存在,等自己壯大之後在攻打對方,這就是祿東贊和松贊幹部的心思。僅憑這兩點,吐蕃用心險惡,大唐不能聽之任之,必須要在它還沒有強大的時候打殘它,打疼它,讓吐蕃人知道膽敢犯大唐者,雖強必殺之!”李恪說完自己的兩個理由,便向李恪一拱手,退到了李泰的身邊。
他很清楚,他的這一番言論需要眾人去思量和消化。
頓時,兩儀殿又陷入了沉靜之中。
李世民倒是靜靜的等待眾人,他在李恪的時候,眼中露出了讚賞的目光。
半響,侯君集第一個說道,“皇上,殿下說的很對,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吐蕃今日的強大我們不能聽之任之,不然今後會成為大唐的一大勁敵!”
“皇上,微臣也贊同出兵朔方!”魏徵淡淡的說道。
“微臣也贊同北王殿下的意見!”王珪也開口說道。
魏徵和王珪兩人的反對出兵的人,他們現在支援出兵,長孫無忌一個反對顯得孤掌難鳴,他也就保持了沉默。而其他人都表示出兵,自然都支援李恪的建議。這時,中樞大臣們的意見保持了一致,那就是出兵朔方。
“那就說說你的具體方案吧!”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諾”李恪回答道,“兒臣的方案是三路夾擊,將吐蕃大軍殲滅在擾蘭!第一路,由朔方大軍組成大軍,正面進攻吐蕃和突厥大軍,以作佯攻,引誘吐蕃大軍出擾蘭。第二路,則是兵出陰山,用突厥三萬精騎加靈州三萬步騎,六萬大軍人馬南下,目的是牽制吐谷渾大軍,趁機攻佔吐谷渾北方要地,再跟策應第一路大軍。第三路,兵入益州,由蜀中進吐蕃腹地,截斷吐蕃大軍的回撤之路。這樣,三路大軍最後必將形成對吐蕃和吐谷渾大軍形成合圍之勢,必將一舉殲滅吐蕃主力!”
“皇上,微臣贊同殿下的用兵之道!”侯君集第一個開口說道,他的領軍作戰的將領,自然清楚李恪的這個計劃的周密性和嚴謹性,也知道這是對付吐蕃和吐谷渾最為合理的方案。
“微臣贊同!”蕭禹說道。
“皇上,微臣認為殿下的三路夾擊之策正是對付吐蕃和吐谷渾大軍的最佳方案!”房玄齡也開口說道。
“恩!確實不錯!”李世民也點頭說道,“這三路大軍有主次之分,很顯然第一路才是真正的主力,第三路才是奇兵,第二路大軍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想要統領這三支大軍協同作戰,難度很高啊,將帥必須有過人的統兵才能,且不說這統帥的人選,即便是這三路大軍的其他兩路大軍的統帥,也必須是深的用兵之道的名將才行,特別是第三路大軍的主將,他率領數萬人深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