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恪此舉很贊成,他表示自己可以去學院教書,李恪欣然同意,同時董伯仁還給李恪介紹了一個人,他的名字叫謝偃,是跟董伯仁一同仕隋的官員,李恪仔細一思量,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人。
歷史記載,謝偃,隋末唐初衛州衛縣人,著名文學家。謝偃仕隋為散從正員郎。唐貞觀初,應昭對策及第,任高陵主簿。貞觀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駕興東都,谷、洛泛溢洛陽宮,昭求直諫之士。謝偃上書極言得失,深受太宗賞識,任為弘文館直學士,後拜魏王府功曹。謝偃嘗作《塵賦》、《影賦》甚工。太宗聞而召見,先為序一篇,言“區宇乂安,功德茂盛”,授偃做賦,偃奉昭撰成《述聖賦》。帝悅,賜帛數十匹。時李百藥工詩,而偃善賦,世稱“李詩謝賦”。貞觀十七年(643年)出任湘潭令,卒於任上。舊唐書等史籍記載,謝偃有文集十卷,《英公故事》四卷,皆佚。與蕭德言等撰《括地誌》五百五十卷,為唐代地理名著,後散佚,今存輯本數卷。《全唐文》第一百五十六卷收其文賦十二篇。《全唐詩》第三十八卷收其詩四首。《舊唐書?列傳?文苑上》和《新唐書?列傳?文藝上》有其傳。
除了謝偃之外,董伯仁還介紹另一個人,那就是王績。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有了這兩個人,李恪現在的底氣足了不少。
李恪知道李泰手中也有不少有才之士,但李恪很清楚李泰的志向,他想著作《括地誌》,這些人可是他的左膀右臂,絕對不會給自己。還有李承乾太子府也有不少有才學的人,李世民當年為了培養他,可沒少請當時名噪一時的大文豪教授李承乾。可李恪也清楚,以自己跟李承乾之間的關係,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董伯仁的口中聽說了謝偃和王績,有過自己是思索,確定了歷史上他們在文學上的地位之後,李恪心裡這才輕鬆了不少。
他覺得學院裡成就高的人有一個兩個坐鎮就行,主要還是看教授的水平和學生自己。
離開了董伯仁,李恪就開始讓鷹衛去徹查這兩人的住址,要是在長安,他想親自去請。要不在長安的話,他就想透過董伯仁寫信請他們來幷州。畢竟,兩人都跟董伯仁在隋任官,三人的關係很不錯。
第四百三十六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
第二天,鷹衛就對李恪彙報,謝偃和王績兩人都在長安,只是王績住在城外。
李恪聽完鷹衛彙報,高興不已,而就在這個時候,董伯仁來到了李恪的書房,他告訴李恪謝偃他可以替李恪去請,他跟謝偃關係不錯,謝偃肯定會答應李恪的邀請,至於王績,董伯仁也不敢肯定會不會出仕。
李恪見董伯仁替自己出馬去請謝偃,心裡高興不已,他就叫請謝偃的任務交個了董伯仁,自己則是出了長安城,目的是去請住在長安城外的王績。
王績,李恪在想到《酒經》之後,對王績的生平突然一下子熟悉了起來,他記得王績除了喝酒,就讀書,他把《周易》、《老子》、《莊子》等書放在床頭閱讀,其他的書很少看。他曾遊歷過北山東皋,自稱是“東皋子”,他騎著牛四處遊蕩,遇有酒店,就逗留數天。高祖武德初,他待詔門下省。當地的官吏,每天給他三升酒喝。有人問他:待詔有什麼樂趣呢?他說:有好酒可以作伴啊!侍中陳叔達知道了,就每天給他一斗酒喝,時人都稱他為斗酒學士。
所以,李恪在出城的時候命令鷹衛帶了兩壇宮中才能有的貢酒。
但李恪很清楚,這種酒就是出自於他和柴哲威組建的酒坊。
所以,他覺得想要請動王績,就必須用酒當誘餌。
歷史記載,貞觀初(公元627年),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後因焦氏夫婦相繼去世,無人供應好酒,於是棄官還鄉。
可見只要有酒,只要能供給足夠的酒,王績是可以到自己的學院教書的!
出了城的李恪,來到王績所住的小村,他並沒有親自去王績家。而是村口的一處涼亭裡斟就開始慢慢的細飲。
他認為王績只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