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要吃大虧。
不過,這些**黨員們也是很奇怪,你說師長不是**員,對**章程咋那麼熟知呢?對鬥爭策略,分析得讓人心悅誠服,比黨員還像黨員。
唐秋離很想知道南京行政院,這樣批覆告狀信的真實意圖,他在山海關結識的那位行政院副秘書長,起了作用,唐秋離的電報發出去不久,很快得到迴音。
這裡面的原因,說起來可笑,行政院剛一接到狀子,確實大吃一驚,事態嚴重了,可這些大員們坐下來一商量,琢磨出味道來了,他唐秋離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公開的搞**那一套,蔣委員長對這事兒,比在座的那位都上心,他那邊都沒什麼動靜,可見,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細究原因,不外乎是爭權奪利,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那唐秋離年輕氣盛,新官上任三把火,還不安排自己心腹之人,這樣的事兒,在座的都沒少幹,可以理解,這些人摘了官帽,斷了財路,那還不狗急跳牆,往最大了說。
啥事最大?和共匪沾邊兒,不死也得脫層皮,咱們那,犯不上趟這趟渾水,再說了,這唐某人眼下的聲望是如日中天,蔣委員長跟前的紅人兒,崛起的新貴,咱們不值得為那些素未謀面的人,去得罪唐秋離。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你們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事情,自己處理,自己惹的亂子,自己收拾,行政院沒工夫搭理這些破事兒,也無意參與地方的爭鬥,最好別來煩我們。
唐秋離了解真實情況,心裡有底了,自己在太行山鬧翻了天,南京國府也不會關注此事,他熬了兩天晚上,寫出了兩份在以後,作為獨立師開闢根據地指導性綱領的檔案。
一份是“關於建立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另一份是“執行方案和實施細則”,對於如何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如何建立基層政權,如何發展地方武裝,地主、富農的合理負擔,減租減息,減輕農民負擔等,都做了詳細說明和規定。
說起來,不是唐秋離的獨家創造和發明,他只不過是把**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實行的政策,照搬過來,走到了前面,到時候,**那些英才,肯定大吃一驚,一個國民黨將軍,滿腦子是**思維,千古奇聞啊
檔案寫好之後,唐秋離沒敢署上自己的大名,害怕有剽竊之嫌,以冀察政務委員會太行山行政專員公署的名義,下發到各部隊,各縣政府,各級幹部接到檔案後,如獲至寶,連吃飯的時候,都在參悟其中的道理,越琢磨越有味兒,腦袋裡就像開了無數扇小天窗。
有了綱領性指導檔案後,太行山根據地建設,很快就步入正軌,穩步發展,那些鬧事告狀的原縣大老爺、地主豪紳們,見折騰一陣沒啥作用,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定局,再和唐秋離鬧下去,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這個年輕人,心狠著呢兩萬多土匪,沒到兩袋煙的功夫,就硬是用大炮給轟的骨頭渣子都沒剩下,收拾咱們這些人,嘴一歪歪的事兒,隨便捏個什麼罪名不行?槍桿子、印把子在人家手裡攥著那。
有不服的?去看看小五臺山那些土匪丟命的地方,據說那裡的草木,比那年長的都旺盛,那樹都邪性,路過的人,就覺得樹枝子像是人的手臂,往裡拽你。
草棵子專門纏你的腳脖子,一不留神,拌個大跟頭,說不定正對著一盒死人腦瓜殼子,白森森的骨頭,正瞪著你的眼睛,到了晚上,那地方,鬼火曈曈,陰風慘慘,再加上不是正常的動靜。
一傳十,十傳百,這個地方,竟然成了太行山地區的禁區,大白天都沒有人敢打哪裡路過,使得植被得到了良好的保護,逐漸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當地人給那個地方起個名字叫大墳場,說是獨立師槍斃人,都埋在那,再加上戰士們刻意渲染,嚇唬那些官僚士紳,地主老財,那個地方,成了心懷不軌之人的恐怖之地,當地人打賭,發的最大毒誓,我要是說瞎話,就讓我晚上躺在大墳場。
緊張的忙碌,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七月底、八月初,太行山根據地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果,當初的反對勢力,已經蕩然無存,獨立師在太行山區,站穩了腳跟。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宋哲元的抉擇
第二百九十四章宋哲元的抉擇
八月中旬,華北平原依然是酷暑難耐,見不到一點兒秋的影子,天氣悶熱,空氣中似乎有火在燃燒,響晴的天,正午的太陽紅的讓人覺得害怕,吸進肺部的,都像是澡堂子裡的溼熱水汽,人們的心情也變得格外煩躁,
一場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