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很快就接觸到正面話題,唐秋離聽了李洪剛的介紹,大為高興,部隊正缺軍事幹部,這些紅軍指揮員,那個頂個是把帶兵打仗的好手,沒想到打下了一個三岔河,意外撿到這些寶貝。
李洪剛絕對是個可以挑重擔的人,朱靜是搞政工的好手,秋生哥哪裡正缺這樣的人才,雙方的目標一致,談話進行的很愉快,在談到部隊執行的“三大紀律七項注意”的時候,朱靜好奇的問道:“指揮長,我們為什麼沒有不許虐待俘虜這一條,要是有了這一條,就和紅軍一樣了!”
唐秋離微微一笑,告訴他倆,血手團沒有俘虜,在以後的戰鬥中,你們就會明白,希望到時不要產生分歧,聽到指揮長這麼說,兩人一愣,眼中閃著疑惑的目光。
送走他倆之後,唐秋離心裡已經有了安排,李洪剛是個擔任大隊長的合適人選,其他的紅軍幹部,也都能勝任各級領導崗位,只不過現在還不能安排正職,需要考察和磨合一段時間,尤其是和老東北軍的劉鐵漢、馮繼武他們的磨合,更需要時間,畢竟是來自兩個不同陣營的人,尤其還是敵對雙方。
也不知都這麼做,是不是自找麻煩,就先讓這些人,擔任各級指揮官的副職,朱靜就安排給秋生哥做副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部隊沒有作戰任務,每天就是緊張的軍事訓練,完全按照唐秋離撰寫的訓練大綱上的要求做,對於這樣的訓練方式,老隊員都習以為常了,李洪剛他們卻感到非常驚訝,這樣的訓練方法和方式,聞所未聞,角度準確,觀點新穎,部隊經過這樣的訓練之後,戰士的軍事素質明顯提高了許多,這讓他們對唐秋離非常佩服。
也有讓他們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部隊射擊訓時,必須使用實彈,這讓在紅軍部隊中過慣苦日子的他們很不習慣,每天看著子彈和手雷像不要錢或是白撿來一樣,潑水似的打出去,把他們心疼的心都揪揪著,指揮長真是敗家,這要是擱在紅軍隊伍裡,光是訓練消耗的彈藥,就夠打幾場戰役的,要知道,在紅軍戰士手裡,有十發那就高興地不得了,哪像在這,每個戰士那天不打出百十來發,太心疼了。
還有就是部隊的伙食,標準太高了吧?早晨是豆漿、米粥、雞蛋,包子、饅頭可勁兒造,一日三餐,頓頓有魚有肉,這哪行,艱苦樸素在這裡根本見不到影兒!國民黨的軍隊也沒這樣啊!這是講究享受,指揮長也太不會過日子了。
對於這兩點,李洪剛專門找唐秋離反應鍋,並提出反對意見,唐秋離只是簡單的告訴他,不經過實彈射擊、沒有聽到真正槍響的戰士,不是合格的兵,神槍手是靠知道喂出來的,至於伙食問題,更簡單,高強度的訓練,沒有高標準伙食,戰士的體能會跟不上,影響訓練效果,李洪剛聽了後,仔細琢磨琢磨,覺得很有道理,就不在提了,其實,他們這些紅軍幹部,是苦日子過慣了,冷不丁的不習慣。
這還得拜後勤部張全部長的功勞,這小老頭兒不知打那弄來一大群雞啊、鴨啊、鵝啊啥的,那肥豬滿圈跑,基地的氣候又好,這幫活物長得飛快,又帶領著後勤部門,在湖邊開出三百畝荒地,種上莊稼栽上青菜,在小鬼子那弄到了老多的大米、白麵,部隊的伙食不好才怪呢!
正好在這批紅軍幹部中,有一位是黃埔軍校炮兵科畢業的,叫鄭勇,各種火炮精通,有實戰經驗還有理論知識,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那可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唐秋離沒想到,自己手下還有黃埔生,在國共兩黨軍隊中,大多數高階將領,都出自於黃埔。
唐秋離知道這事兒之後,樂壞了,自己手下還有這樣的能人!馬上從各個大隊選人,抗日血手團炮兵大隊正式建立,由鄭勇擔任大隊長和總教官。
他深知在戰場上火炮的威力,要不咋叫戰爭之神呢!看來還得多弄一些火炮,叫小鬼子見識中**隊的厲害,也嚐嚐挨炸的滋味!他明確告訴鄭勇,不要吝惜炮彈,一定要實彈射擊。
在此期間,基地有了兩件讓他更高興的事兒,一是基地水力發電機組正式發電,當他親手合攏開關的時候,基地內一片光明,燈火璀璨,把戰士們高興的都不想睡覺,那年月,哪見過這個呀,還鬧出了個笑話,有一名年紀稍大,吸菸的戰士,對著燈泡點菸,咋點都點不著,他以為外面的是燈罩,結果一擰,燈滅了,還把他嚇一跳,這燈沒吹咋就滅了呢?燈油在那灌啊?
也難怪戰士們高興,從此基地告別了松油燈,正式進入電氣時代,鼻子臉再也不會被燻黑了,雪白的毛巾也敢用了!
另外就是兵工廠正式投產,可以復裝彈藥,並且高爆炸力炮彈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