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紛亂的時局,唐秋離不得不做他討厭的營生,以他積澱的歷史知識,應對這些政治問題,遊刃有餘,只是不屑於做,南京的軍統和中統這幫傢伙們,可不是吃乾飯的,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的眼裡。
自主從國外進口武器裝備,落在別人眼裡,那是天大的肥肉,油水極厚的生意,一轉手,那就是幾十倍的利潤,國內的大小軍閥們,那個手裡不有大把的鈔票,那個不是想擴充套件地盤,都紅著眼睛在招兵買馬,槍支彈藥,在他們眼裡可是硬通貨,比真金白銀都有用,有槍就有錢,這是真理。
要是那個別有用心的傢伙,在蔣委員長哪裡,進幾句讒言,自己的麻煩可就來了,畢竟部隊剛到華北,立足未穩,還有日本鬼子這個大敵當前,為了打鬼子,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到一邊,唐秋離在內心裡是這麼勸慰自己的。
信件發出去之後,唐秋離耐心的等待著南京的迴音,在去北平之前,這些事情必須解決。
這麼多的心事,唐秋離只能憋在心裡,包括接受南京政府的改編,要是小玲在身邊,還可以跟她說說委屈,有許多話,和這些老夥計們不能說。
想到小玲,唐秋離心裡一陣酸楚,往日的點點滴滴,紛紛湧上心頭,去年的這個時候,自己和小玲,正在東北的大森林裡,躲避著鬼子的追兵,那次的森林逃亡之路,同甘苦的經歷,把他們倆的心,更加緊密的貼在一起。
唐秋離不敢往下想,他信步走到外面,戰士們刻苦訓練的場面,讓他的心情,稍微舒緩一些。
南京國府蔣委員長的電報,終於來了,電報裡的一項主要內容,卻讓他大吃一驚。
(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五章 偷襲(一)
第二百二十五章偷襲(一)
這是一份很長的電報,在電報裡,蔣委員長對他勉勵有加,稱他為國之干城,看來,對於唐秋離的忠心之言,很是受用,在山海關對行政院副秘書長的那些投資,明顯見效果了。
這位老兄,必定沒少美言,蔣委員長允許他自主進口武器裝備,不過,要在國府有關部門哪裡備案,稱此事例在中華民國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頭一份兒,往善自珍重。
至於在華北要一塊地盤,去和宋哲元商量,這不是問題,那個軍方實力派,沒有自己的地盤,這也是慣例,只要報行政院備案即可。
蔣委員長還特別強調,不限制獨立師編制的用意,就是讓唐秋離建立一支能鎮守西北,特別是陝西的部隊,中央軍不能總留在陝北剿滅共匪,將來陝北剿匪的重任,就會落在獨立師的肩上,言外之意,就是你唐秋離,儘可能的招兵買馬,為了剿滅共匪,人馬多多益善。
這倒是給唐秋離吃了一個定心丸,部隊的發展規模,不受限制,也不怕說是擁兵自重。
在電報裡,蔣委員長只給了獨立師半年的休整時間,在三七年的一、二月份,必須開赴陝北剿共前線,大概是東北軍的現狀,使他能理解唐秋離的苦衷,畢竟,獨立師的官兵,也都是來自東北。
唐秋離暗笑,半年時間足夠了,再有幾個月,西安事變爆發,到時候,您老人家就不會催我去陝北了。
最讓他吃驚和意外的是,蔣委員長在電報裡,寥寥數句提出,按照中央軍的慣例,獨立師師部內,應該設有政訓處這一機構,關於政訓處處長一職的人選,國府軍政部,已經選調好了恰當的人員,不日將要趕赴華北獨立師赴任。
看似輕描淡寫,其實,這是蔣委員長最厲害的一招,把眼線安插到獨立師,又有類似於監軍的職能,看來,蔣委員長對於自己並不放心。
先前的種種好處,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提出的交換條件,給了你那麼多好處,這個要求,你不會拒絕吧?何況,這還是中央軍的慣例,你華北獨立師能破例?
唐秋離暗呼老頭子厲害,這極有可能是何應欽的主意,背後下絆子,很快就來了,凡是當時在各部隊的政訓處長,都有軍統或者是中統的背景,以軍統的人居多,他們可手眼通天,情報直達國府最高層。
所以,不管他們的軍銜高低,背景很硬,所在部隊的軍事主官,對他們都是忌憚三分。
唐秋離的腦袋漲得老大,自己沒有理由拒絕軍政部派來的,這位政訓處長,要是拒絕了,那就說明自己懷有二心,先前的種種好處不但撈不著,還會惹來**煩。
可是,現在獨立師裡的**黨員,不在少數,還都擔任著各級軍官,要是這位政訓處長來了,發現自己這裡是共黨窩點,那亂子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