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蔣委員長也明白了,唐秋離之所以答應簽訂停火協議,就是為了麻痺日本人,為攻取天津做掩護,他詢問了戰況,以及日本人的反應。
唐秋離的戰績,出乎他的意料,七七事變剛剛過去十天,就把華北的日本人,幹掉了一半兒,他除了祝賀之外,還能說什麼,顯然,華北的事情,蔣委員長chā不上手了。
****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板垣師團
第四百一十三章板垣師團
唐秋離指揮部隊,一舉奪得天津,訊息傳出,舉國為之震驚,華北十日,兩戰兩捷,二十萬日軍灰飛煙滅,日酋高島一雄中將斃命,天津收復,這個唐秋離,莫非是武神下凡?
因為放棄北平,要唐秋離自裁以謝國人的呼聲,銷聲匿跡,很明顯,放棄北平,收復天津,是唐將軍的策略,屬於戰略問題,我們誤解了,儘管這些人不明白唐秋離的真正用意。
全國上下一片讚譽之聲,更有些熱血的青年學生,自發的組成慰問團,要到華北前線慰問獨立師部隊,其中,不乏一些情竇初開,芳心暗許的漂亮nv學生,那位年輕英俊的唐上將,已經走進她們的心裡,報紙上的大幅照片,陪伴她們chun閨爛漫的日子。
聞訊的唐秋離嚇了一大跳,華北是戰場,子彈不長眼睛,那些學生娃娃到這來,不是給自己添luàn嗎?他趕緊派人在鄭州、濟南設立兩處勞軍學生接待處,所有前來勞軍的學生,被留置在哪裡,總算止住了這股風cháo。
於此同時,蔣委員長的耳朵裡,卻不斷的灌進風言風語,什麼唐秋離能打仗是事實,可丟了北平城也是事實,現在,他手中握有近百萬大軍,難保不成為李宗仁和白崇禧第二,擁兵自重,和中央叫板,甚至劃黃河而治,委員長不可不防啊?
奇怪的是,說這些話的,都是一些文官,反觀那些領兵的將軍們,倒是沒有這麼多luàn七八糟的想法,他們對唐秋離在華北的戰績,頗為羨慕,多次請纓,帶兵到華北,去支援唐副委員長。
蔣委員長未知可否,目前華北的局勢,唐秋離已經穩佔上風,再派部隊去,多此一舉,那些文官們的話,蔣委員長認為是書生之言,更多的是嫉妒在裡面,尤其是cc系的那些干將。
唐秋離永遠也不會成為李德鄰和白建生,蔣委員長堅信自己對唐秋離的瞭解,西安兵變,張楊造反,那個時候的唐秋離,就有問鼎最高權力寶座的實力,何苦在今日又起二心?
基於對華北局勢的放心,蔣委員長在徵求唐秋離的意見之後,從駐守河北、河南一線的中央軍部隊中,調走十萬人,加強到淞滬方向,他想起了唐秋離提醒過的,日軍一旦在華北失利,不排除在上海方向登陸的可能。
剩下的十萬部隊,組建**第十軍團,委任湯恩伯為軍團長,統一指揮中央軍部隊,隸屬於唐秋離的黃河流域戰區指揮部,調走十萬部隊,唐秋離沒有意見,jing銳的**,不能總在自己的手裡掌握,說到底,中央軍還只是隸屬於自己,不是自己的班底兒。
可任命湯恩伯為第十軍團軍團長,尤其是防守黃河防線河南段,唐秋離的心裡“咯噔“一下,對於此公,唐秋離也太瞭解了,典型的軍事無能,政治jing明,再加上膽xiǎo怕死,忘恩負義。
由他主持黃河防線大局,自己還真的不放心,可提出換將,又沒有正當的理由,和拿得出的藉口,蔣委員長那一關都過不去,總不能對蔣委員長說,湯恩伯一定會壞了大事,他未來什麼樣,我都知道,那是美麗的扯,誰信那?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湯恩伯的後面,加一道防線,否則,日軍兵臨黃河岸邊,湯某人撒丫子跑了,華北整體戰略佈局,就是被nong了個大窟窿,日本人順著窟窿鑽進去,自己除了被動還是被動,只有後撤一條路可走。
可是,手裡的部隊,滿打滿算的使用著那,馮繼武和李洪剛在山海關一線,等著關東軍南下兵團,自己圍著北平,劉鐵漢佔著天津,還防守山東那一塊兒,何況,山東還有個更不讓人放心的韓復榘,秋生哥盯著淞滬方向。
十個指頭按跳蚤,那個也鬆不開,唐秋離再一次感覺兵力不足,無奈,從黃崖dong警備旅chou調兩個團,新兵補充旅chou調一個團,從周yu山的獨立師運輸指揮部chou調一個團,陝西省地方警備旅chou調一個旅,黃河守備司令部chou調一個旅,七拼八湊,組成河南黃河防線守備兵團。
該兵團兵力為兩萬九千人,由原獨立師獨立第二旅旅長蘇景峰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