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3 / 4)

小說:重生之徵戰歲月 作者:指環王

慮很正確,閻錫山還沒有感受到日本人的切身威脅,有華北獨立師在前面擋著,他樂得看熱鬧,只要日本人不進山西,管他和誰打得地暗天昏,只要別動我老漢的一根柴草就行。

蔣委員長接到唐秋離請求在江南一帶徵兵的電報,知道他說的是實情,戴笠的軍統局也沒閒著,有關日軍大本營往華北戰場大量增加兵力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他的案頭,這裡面固然是戴笠軍統局的本職業務,也是他為報答唐秋離那一封至關緊要的信,解救他於張學良和楊虎城槍口之下的救命之恩,有渲染的成分在裡面,不過,這可是幫了唐秋離的大忙。

軍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蔣委員長拿出唐秋離的電報,徵求各位軍事委員會成員的意見,沒有想到,持反對意見的竟然居多數,他們的理由是,唐副委員長現在所統轄的兵力,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人,遠超過華北日軍的兵力,而且據有黃河天險,再無增兵的必要。

何況,此次徵兵的地點,全都在內地,一旦施行,會對內地的兵源潛力,造成影響,將來江浙一帶,一旦有大規模戰事發生,現在的部隊,補充都來不及,唐副委員長的用心,值得商榷?

敢情,這些軍事委員會的要員們,把山西閻錫山的晉軍部隊,山東韓復榘的魯軍部隊,都歸到唐秋離的名下,這樣算起來,可不是一百五十萬人之多,蔣委員長卻是心如明鏡似的,這些軍事大員,他們的根都在江南一帶,那個人都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唐秋離在江南征兵,無異於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還有一點兒說不出的xiǎo心思,如此年輕的唐秋離,在華北的赫赫戰功,讓這些自詡為軍中宿將,領兵多年,卻沒有什麼輝煌戰績的軍中元老們,心生嫉妒,巴不得有機會拆臺,說實話,自己也曾經對唐秋離的要求產生過懷疑,要不是戴笠的情報,還真不知道秋離面臨的壓力。

唐秋離名義上領兵百萬之眾,一直把軍權視為立足之本的蔣委員長,更是深知其中三味,閻錫山和韓復榘的部隊,唐秋離指揮得動,就是用不了,那兩個人,把兵視為自己的命根子,佔地盤的本錢,哪裡肯拿出來和日本人拼命。

原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戰鬥力,也是在那明擺著,唐秋離真正能用得上的,就是獨立師的十幾萬人馬,面對一百多萬日軍,確實是力不從心,提出徵兵的要求,也是情理之中,要是唐秋離在華北垮了,一百多萬日軍,蝗蟲一般南下的情景,讓蔣委員長不寒而慄,他的立足之本江浙一帶,必將不保。

所以,面對各位大員的反對意見,蔣委員長拿出了戴笠的情報,戴笠的情報很詳細,連日軍每個聯隊的實力,指揮官的姓名等,都完整的寫在上面,數字最有說服力,眾位大員們不吭聲了,他們心裡明白,蔣委員長拿出這份情報的意思,現在的唐秋離,在蔣委員長面前,有求必應,有的時候,不求都主動給,自己再打橫炮,得罪的不僅僅是唐秋離,還有蔣委員長。

這次會議之後,國民政fu軍事委員會,面對全國發布總動員令,號召有為青年,參加部隊,抗擊日本軍,這也就意味著,這是一次面對日本空前壓力的全國戰爭總動員。

給唐秋離的電報,是蔣委員長親自擬寫的,“秋離,你之處境,我以全部知曉,華北戰局,繫於你一身,干係重大,各部隊現不得徵召新兵,唯優先華北獨立師,至於所需之軍費和裝備,我以令財政部長宋子文,軍政部長陳誠,先按二十五萬人所需準備,可放心,中央一力支援,蔣中正。”

於是,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參軍的熱cháo。

****

第四百二十六章 風起淞滬

第四百二十六章風起淞滬

接到蔣委員長的電報,唐秋離感嘆良久,不敢說眾人皆醉,唯獨老頭子清醒,最起碼蔣委員長看出華北是中原的堅固屏障,一百多萬日軍,就是被唐秋離關在籠子裡的餓狼,一旦華北屏障被突破,日軍大舉南下,江南大地將處處烽煙,南京也將面臨嚴重的威脅。

所以,可以這樣說,唐秋離替老頭子把守北大mén,他的一切要求,蔣委員長都會滿足,幫他等於在幫助自己,電報的最後,老頭子還說:“秋離,我對你寄予厚望,將來對日作戰的北方戰局,有你一力承擔,我心甚慰,獨立師擴軍,可根據實際需要,不必拘泥於軍政部的有關條令,中央將傾財力,以確保獨立師擴軍所需。”

言下之意,就是你唐秋離有本事把部隊擴大到幾百萬,我蔣中正也全部掏腰包,只要你把日本人擋在華北,這份信任,是蔣委員長對任何人都沒有的,心腹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