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2 / 4)

小說:重生之徵戰歲月 作者:指環王

知識,折服了歐陽教授高傲的內心,而唐秋離為他描繪的美好前景,立即把這位老教授的熱血點燃。

特別是唐秋離肯定,在陝北的延安一帶有油田,激起了歐陽教授的爭強好勝之心,他研究了大半輩子,到目前為止,還不敢說在中國的某一個地方,確定有油。

聲稱,此次陝甘之行,老朽不需要唐將軍一分錢,完全自費,帶領學生,發誓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找出石油,開採國內第一家油田,造福子孫,名垂青史,實現畢生之宏願。

兩個各有目的的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達成協議,開發出油田,由唐秋離負責全部投資,並且請歐陽教授出任總工程師,待遇嗎,優厚的讓歐陽教授直犯暈,包括他那些學生,都可以留在油田工作,待遇那是沒的說。

歐陽教授雖然這樣說,可唐秋離豈敢慢待,以國寶級待遇,精心侍候這些技術人員,包括他在內,都騎馬行軍,把汽車都讓給他們坐,梅婷也要和大家一樣,被唐秋離以身體虛弱為理由,硬逼著坐進了汽車。

不過,梅婷的表現,讓大家頗為讚賞,只有唐秋離隱約猜透了這丫頭的心思,含笑不語。

獨立師的後勤供給沒的說,在唐秋離的吩咐下,這些技術人員的待遇,令人咋舌,這些清苦慣了的教授和學生,對唐秋離的財大氣粗,出手大方,印象深刻。

為了能有這次陝甘之行,唐秋離煞費苦心,在給南京軍政部的請示報告中,唐秋離列舉了此次陝甘之行的理由,很有說服力,否則,地方軍事大員,擅自離開防地,進入非責任防區,尤其是和共黨接觸的敏感地區,就是犯了大忌。

南京那些在唐秋離手裡吃過癟子的大員們,能不說三道四,尤其是何應欽,不借此大做文章,就不是他了,說是心懷叵測,秘密聯共,都是有可能的,唐秋離不得不防。

來到這個時代,飽經歷練的唐秋離,當然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把表面文章做得足足。

****

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陵古渡

第三百一十一章風陵古渡

現華北局勢趨穩,日本人尚能恪守《塘沽協定》,卑職得有餘暇,趕赴陝北,實為考察陝北剿共形勢,做到知己知彼,為獨立師奔赴陝北剿共前線做先期準備。

這是給軍政部的報告,理由冠冕堂皇,也是南京國府早就有的打算,理由充分。

背地裡,唐秋離又給蔣委員長去了一封密電,除了上述理由之外,他特別對蔣委員長說,張楊的東北軍和西北軍幾十萬人,竟然不能迅速剿滅只有幾萬人的朱毛紅軍。

此等現象實在令人費解,朱毛紅軍經過**的幾萬裡追剿,已經是強弩之末,疲憊之師,殘兵敗將,而張楊不能勝,其中原因,耐人尋味,蹊蹺頗多。

職部願意前往,親探張楊虛實,瞭解共匪的底細,為獨立師開赴陝北,做先期準備,以完成委員長之剿共大業。

電報發出,除了軍政部的明文批覆之外,蔣委員長髮來密電,對唐秋離之舉,大加讚賞,稱讚他是黨國的幹才,為領袖分憂的楷模,老頭子龍心大為安慰。

特授予唐秋離專斷之權,發現張楊有不軌行為,可當即處置,不必請示中央。

唐秋離看著蔣委員長的密電,只能苦笑,老頭子是昏頭了咋的?自己就帶幾千人馬,深入到張楊幾十萬人馬的腹地,還要當即處置,不被打成馬蜂窩就是幸運,老頭子是病急亂投醫,把自己當成萬能靈藥了。

蔣委員長龍心大悅,軍政部沒有反駁的理由,唐秋離陝甘之旅,得以成行,而且是帶有特殊的使命,至於真實目的,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

部隊離開北平,經邯鄲,渡過清漳河,進入山西地界,由黎城到達長治地區,因為離山西太原閻長官太遠,唐秋離發個電報給閻長官,除說明此次過路的目的之外,還隨便問候這位精明過人的山西土皇帝,態度謙恭親熱,給足閻長官面子。

也是,路過人家地頭兒,連個招呼都不打,失禮在先,這位閻長官的度量可不大,愛記仇。

閻長官除回電熱烈歡迎之外,還派手下的總參議,代表自己,攜帶大批禮品,連夜趕往長治,慰勞唐軍長,還敕令長治的文武地方官員,以最高的規格,接待唐軍長赴陝甘的隊伍。

閻長官出手如此大方豪爽,倒是讓唐秋離頗感驚奇,這不符合閻長官的性格,大概是在小五臺山結下的善緣,多個朋友多條路,老祖宗真是智慧。

那個年代,一個地方實力派,進入另一個地方實力派的地盤兒,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