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們,再也沒有了平時哪種沾沾自喜的心態,尤其是那些跑丟了的部隊,從指揮官到普通戰士,心裡這個窩火啊,什麼時候丟過這樣的人,也是,二十多萬部隊,擠在一個方向,那個luàn勁兒,還是在夜間,看著都差不多,跟錯了,也不奇怪。
先一步回到北平的唐秋離,也沒有立即召開會議,把常風叫到指揮部,兩人在屋子裡關了一天,誰也不知道在研究個啥?整個直屬兵團,就在這樣的氣氛下悶著,到了傍晚,接到命令,各級指揮官,把這次夜間長距離拉動的經過,以及存在的問題,統統形成書面材料jiāo到參謀處,需要寫材料的,從連長到旅長,從各個作戰輔助部mén指揮官,到兵團各職能處,要求在一天時間之內完成。
第二天,整個直屬兵團駐地,隨處可以見到,或皺眉思索,或奮筆疾書的各級軍官,從上尉到少將,人人埋頭苦幹,簡直成了一個大考場,其他部隊,到這裡辦事的人,看得奇怪,拉住戰士們探問緣由。
到了晚上,幾萬份材料,經過參謀處匯總摘要之後,送到唐秋離的面前,問題出來了,主要在幾個方面,首先是聯絡問題,兵團所有的電臺和步談機開機之後,造成大量的資訊干擾,再加上各部隊之間的聯絡暗語相同,根本搞不清是那支部隊在呼叫。
其次是通訊器材問題,步談機只裝備到營一級,連排級根本沒有,營部只能掌握就近的部隊,其他的連隊,跟著就走丟了,第三是軍事地圖,只配發到團級,以前,獨立師都是以旅為基本單位行軍或者開進,這一下子二十多萬人,那麼多的坦克和汽車,擠在一起,hunluàn無法避免。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部隊從來沒有這樣大規模夜間長距離開進的先例,缺乏訓練,聯絡手段落後,沒有在各個岔路口設定指示哨兵,沒有形成統一而有效的大兵團行軍指揮系統,再加上地形不熟,hunluàn就這樣產生了。
提到的問題還有很多,沒有事先的訓練,這是主要問題,也是唐秋離沒有馬上召開會議的原因,大兵團夜間預定目標遠距離開進,即便是在後世,也是一個組織相當複雜的大行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細節問題。
唐秋離不是不知道這些問題,可他沒有過多的時間,來按部就班的訓練部隊,日本人緩過這口氣來,接著就是一場大仗、惡戰,按照他的預計,十月初,關東軍首先會在遼西地區採取大規模的攻勢,兩個多月的時間,他要打一場勝負未卜的大戰,部隊就這樣拉上去,那是拿戰士們的生命開玩笑。
日本人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而要面對的,卻是裝備和訓練水平超出自己幾倍的對手,這個龐然大物,建國已經二十多年,工業基礎和綜合國力,要超出當時的中華民國不知道多少倍以上,說實話,唐秋離這個至今還沒有對任何人透lu的行動,帶有很大的冒險成分在裡面。
他選擇的對手是蘇聯,而焦點地區,就是有蘇聯撐腰,鬧獨立的外méng古地區,唐秋離是在綜合分析國際和國內所有形勢之後,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當今的中華民國,哪一個人知道他的決定,都會罵他是瘋子,是自取滅亡。
可唐秋離自有他的道理,蘇聯經過斯大林一九三六年的大規模肅反,有經驗和指揮能力的軍事將領,被殺得差不多了,蘇聯軍隊是政工人員當家,這些蘇維埃的決定支援和信仰者,搞內部肅反和階級鬥爭是把好手,鼓舞士兵計程車氣也是行家,要是說到指揮打仗,基本上是外行中的外行。
還有,歐洲戰爭還沒有爆發,德國和日本還沒有結成軸心國,日本人北進攻佔蘇聯西伯利亞地區,策應德**隊打敗蘇聯的野心,還沒有充分暴lu,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兵力,不是最高峰的四十個師,如果蘇德戰爭爆發,以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兵力和實力,給唐秋離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挑起事端。
最主要的,就是外méng古問題,蘇聯處心積慮的挑動外méng古獨立,看中的就是外méng古的戰略位置,斯大林對於中國領土,尤其是東北領土,其貪婪的野心,比日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做夢都想把東北變成黃俄羅斯,納入蘇聯的版圖,
而把外méng古從中國領土割離出去,就是斯大林的第一步計劃,外méng古的地理位置就像一張拉開的弓,蘇聯人控制了外méng古,就變成shè向中國華北平津腹地的一支利箭,平津地區,直接暴lu在蘇聯人的武力威脅之下,反之,外méng古就是shè向蘇聯西伯利亞地區的利箭,唐秋離如何不去爭奪?
趁著蘇聯對外méng古控制力沒有達到極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