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部分(3 / 4)

小說:重生之徵戰歲月 作者:指環王

古戰役的蘇聯高階軍官,哪個沒有領教過那個中國人唐秋離的兇悍和詭計多端的打法,就這位蘇軍總參謀長的本意而言,不願意在東方的外蒙古,與唐秋離發生任何衝突。惹惱了這個心黑手辣的中國人,揮師北進,蘇聯在亞洲部分的領土,能否保得住,尚在兩可之間。

暫時退兵,不是對外蒙古的永久放棄,而是時機不對,不適宜在現在的國際局勢下動兵,但是,執意發起收復外蒙古戰役的。是斯大林同志,總參謀長彼得羅希洛夫元帥,只能將自己的擔心,壓在心裡,這位性格堅毅的領袖。輕易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斯大林同志的設想,是打個時間差。趁著希特勒德國。在英倫三島猛揍英國人和美國人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收復外蒙古地區,設想是好的,但選擇的對手,卻是個極為難纏的中國人。外高加索軍區一連串的慘敗,無疑說明了這一點,這還是在唐秋離的主力部隊,沒有來增援的基礎之上。

彼得羅希洛夫元帥希望自己的建議和提醒。能起到作用,斯大林聽完他的話,沉思片刻,抬起頭的時候,目光是堅定和不容置疑的。

斯大林說道:“彼得羅希洛夫同志,你所擔心的這些,我都考慮過,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放棄外蒙古領土的理由,戰爭已經開始,如果我們因為暫時的困難,就放棄這個機會,全體蘇聯人民,不會原諒我們,我自己也不會原諒自己,執行命令吧,告訴朱可夫,他的部隊,儘量在不驚動日本人的情況下,繞開外蒙古東部地區,加入戰場,我們必須打贏這場戰爭!”

說到這裡,斯大林停頓一下,目光變得深邃起來,接著說道:“彼得羅希洛夫同志,可能情況未必如我們預料的那樣糟糕,我們與哪個中國人唐秋離之間的戰爭,是日本人樂於看到的,別忘了,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世仇,我們偉大的蘇聯紅軍,對中國人進行的任何打擊,日本人絕不會破壞,這就是東方人所謂的坐山觀虎鬥,局勢的發展,會證明我的判斷!”

彼得羅希洛夫元帥暗自嘆息一聲,斯大林同志的決定,已經無法改變,自己堅信領袖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推測基礎之上的,萬一日本關東軍趁機動手,無論是外蒙古戰場還是遠東戰場,蘇聯都會很吃力,但自己不能不執行命令。

接到總參謀部回電的庫雷金大將,簡直是喜出望外,不但沒有遭到訓斥,還答應了自己增兵的要求,只是電報裡,斯大林同志規定的時間,讓他如鋒芒在背,倍感壓力,十月上旬前,結束外蒙古戰役?

今天是九月二十三日,還有不到三週的時間,外高加索軍區部隊,必須消滅阻擊自己的獨立師部隊,快速南下,拿下庫倫,可如今,連庫倫北部的天然屏障,色楞格河都沒有過去,這還是獨立師的二流部隊,接下來怎麼打,讓庫雷金大將頗傷腦筋,但有一點他清楚,不管是空軍還是陸軍的援兵沒有到來之前,是打不得的。

蘇軍總參謀部的命令,下達到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的司令部之後,朱可夫不敢怠慢,急忙從戰線上,抽調出兩個齊裝滿員的步兵軍,以及大批的坦克和火炮,趁夜撤出陣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運輸工具,急如星火的趕往外蒙古地區。

朱可夫是位名將,對於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兩個軍八萬多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前線,除了方面軍參謀長之外,其他的高階將領們,絲毫不知情,朱可夫心裡更清楚,一旦讓對面的日本人,聞到一丁點兒味兒,不但這兩個軍走不成不算,平靜了兩年多的外興安嶺一線,立馬就是戰火紛飛的局面,對於機會,日本人是從來不會放過的。

儘管朱可夫再小心謹慎,加以掩飾,兩個軍八萬多人的兵力調動,還是沒有瞞過日本特工的眼睛和嗅覺,與蘇聯人對峙了兩年多,關東軍情報總局,在外興安嶺地區,建立了無孔不入的情報網,九月二十三日夜,一封署名為關東軍總司令官南次郎大將的絕密電報,經過特殊的渠道,飛到日本裕仁天皇的桌前。

“天皇陛下,我關東軍情報總局特工經過秘密偵查,得到一份及其重要的情報,在外興安嶺一線,與我關東軍部隊對峙的蘇聯遠東方面軍兩個步兵軍,以及大批的火炮和坦克,今夜秘密撤出陣地,根據其行動方向判斷,關東軍總司令部分析,很有可能是開往外蒙古戰場,增援正在於支那魔鬼唐秋離作戰的蘇軍部隊。”

“對此,臣等認為,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趁著蘇軍調動,調整部署,兵力減弱,部隊換防的機會,我關東軍部隊,出其不意,連夜發起全線進攻,以打破兩年來的僵局,將蘇俄東方的領土,納入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