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師團的兵力,緊急開赴滿洲,劃歸關東軍的指揮序列,這就意味著,日軍在靠近中南半島一線的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呂宋島、爪哇島、伊裡安島等地的防衛兵力,縮水到了極低的程度,每地最多的兵力,不超過一個師團,還都是新組建的三流師團。
所謂的拆東牆補西牆,莫過於此,接到大本營總參謀部的回電之後,對於即將馳援滿洲的七個師團,超過十八萬兵力,關東軍總司令官南次郎大將,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興奮,遠水解不了近渴,他知道這一點,從西南太平洋抽調的援軍,即使是以最快的速度開赴滿洲,至少也得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全部到位。
這還沒算是到達滿洲之後,進行部署的時間,那個對滿洲和關東軍,虎視眈眈的支那魔鬼唐秋離,能給自己這麼長的時間嗎?南次郎大將的答案是否定的,獨立師大舉進攻滿洲的時間,不會太久,也許,在七月上旬,陳兵於滿洲邊境線的獨立師三個兵團,就會發起進攻,也許,是在朝鮮半島戰事結束之後吧?
不管是那種情況,唐秋離對滿洲動手的時間,不會太久,想到這裡,南次郎大將對同為難兄難弟的田中大將,充滿了理解和同情,滿洲和朝鮮半島,本來可以互為犄角,但那個支那魔鬼的戰略,南北兩路同時動手,迫使關東軍和朝鮮駐屯軍,不得不應付兇猛的進攻,別說互相支援了,保住自身,現在看來都是問題。
面對滿洲幾乎無解的危局,南次郎大將的政客本質,再一次發揮了作用,在給裕仁天皇和大本營,發去有關滿洲戰局的電報之後,隔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南次郎大將又給大本營發去一封電報。
電報的內容,竟然是要求大本營批准,自己辭去關東軍總司令官,以及大日本帝國駐滿洲特命全權代表的職務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 準備開溜了
日本扶持下的偽滿洲國,風雨飄搖,關東軍也是面臨危險的處境,獨立師部隊迅速收復遼東半島,三個主力野戰兵團,陳兵於東北邊境線,隨時對可以對關東軍發起迅猛的進攻,遠東地區,日本遠東派遣軍五十萬人的部隊,被獨立師副師長劉鐵漢中將,指揮的東指部隊,死死的糾纏在遠東地區,脫身不得。
而在朝鮮半島戰場,日本朝鮮駐屯軍面對獨立師東南機動兵團的進攻,也是處於苦守狀態,自身尚且難保,根本無法策應關東軍作戰,日軍大本營答應,調集增援關東軍的七個甲等師團,最快也得在一個月之後,才能到達東北地區,對於這一切,現任的關東軍總司令官南次郎大將,心知肚明,他知道,滿洲之事,已經不可為,非自己能力所能化解。
在這種情況下,南次郎大將充分發揮了政客的本質,要來個金蟬脫殼,向大本營提出,請辭關東軍總司令官和大日本帝國駐滿洲特命全權代表的職務,來個一走了之。
對於這封請辭電報,南次郎大將充分的做了估計,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大本營和天皇陛下不批准自己的請辭,依然命令自己留任,這是最壞的結果,但自己也就有了與大本營討價還價的本錢,勉力而為之,苦撐戰局,若是滿洲真的失陷,則非自己戰之罪也,乃是局勢所致,大本營也不可能嚴懲自己。
另外一種結果,就是大本營批准了自己的辭呈,這是最滿意的,自己走之前,除了遼東半島,滿洲的大部分地區。還在關東軍的手裡,也不能說是自己丟城失地,同樣,也不會遭到處罰。
東北大戰在即,身為關東軍總司令官的南次郎大將,卻在想著退路,這不能不說是日軍將領的悲哀和恥辱,而南次郎大將的請辭理由,相當的充分,第一、自己在滿洲為帝國服務多年。現在,年老體衰、身體多病,精力不濟,業已無法承擔現在這麼重要的職務,唯恐給帝國在滿洲的利益。帶來損失,主動請辭。可以讓年富力強的帝國將領。擔當重任。
第二、在滿洲多年,歷經大小事件無數起,事後檢討,才覺自己能力平庸,若再平時,尚可應付。但在現今滿洲的局勢下,自己的能力,則不足以擔當大任,再竊據高位。唯恐有負天皇陛下的信任,帝國民眾的重託。
就這兩條,為了能夠從戰火危城的滿洲脫身,南次郎大將甚至不惜貶低自身,自損形象,作為一名日本軍界的元老和宿將,能夠做到這一點,殊為不易,實在是把厚黑學,發揮到了極致。
但南次郎大將的聰明之處在於,並沒有隱瞞滿洲現在嚴峻的局勢,也就不存在為了脫身,而報喜不報憂的後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大本營的一種要挾,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