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怕是會轟然倒塌。
德國空軍第一副總司令官加里巴爾迪上將,對元首希特勒的承諾,基本實現了,他如是對希特勒說道:“我的元首,給我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我會把英國炸回石器時代!”
丘吉爾看出了德國人的決心,為英國的前途和命運,日夜憂慮,這還僅僅是德國空軍,雲集在英吉利海峽彼岸的幾百萬德國陸軍,才是致命的一擊,雖然德國海軍實力排在歐洲列強的後面,可一道窄窄的英吉利海峽,還是無法阻擋德國海軍的腳步,當德國陸軍士兵,潮水一般踏上英國土地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大英帝國的滅亡。
即使是有美國人援助也不行,當然,固執而好鬥的丘吉爾,絕不會像法國那樣投降,唯一的出路,就是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流亡海外,而選擇落腳點,就是當務之急,英國民眾所不知道的是,王室和內閣,已經秘密啟動了流亡計劃。
可供丘吉爾選擇的流亡地點有三個,一是流亡美國,但是,以丘吉爾的高傲,是不願意庇護在美國人的羽翼之下的,想當年,美國還是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呢,從心理和麵子上,流亡美國絕不是最佳的選擇。
二是流亡西印度,可是,一想到,要與那個強橫的中國人唐秋離為鄰,丘吉爾的後腦勺子就冒涼風,在丘吉爾的眼裡,中國人唐秋離和那個德國瘋子希特勒,是同一類人,一個瘋狂的攻擊英國本土,一個貪婪的攫取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守著一個隨時都會暴起撲過來的老虎,恐怕首相閣下連睡覺都不踏實。
再者,西印度的土地面積狹小,大部分資源都落在那個可惡的中國人唐秋離手裡,以西印度地區狹小的土地面積,匱乏的自然資源,落後的工業基礎,無法承擔起大英帝國未來複興的重擔!
那麼,可供選擇的只有澳大利亞,廣袤的國土面積,豐富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都是流亡的最佳地點,可是,日本人把手伸進了澳大利亞,打碎了丘吉爾首相最後的一點希望,澳大利亞絕不能落在日本人手裡,這是丘吉爾首相唯一的希望,也是他維繫精神支柱之所在。
對於澳大利亞戰局的焦急程度,對於未來大英帝國復興大業的擔憂,促使他不顧危險,乘坐一艘潛艇,離開滿目瘡痍的英國本土,躲過德國空軍無處不在的眼睛,在漆黑的海底,航行了十幾天的時間,親赴美國,面見羅斯福總統求援,如果說,這個世界上,誰還能為風雨飄搖的大英帝國伸出無私援手,非美國莫屬!
丘吉爾首相橫渡大西洋,在美國東海岸登陸的時候,也正是麥克阿瑟接連幾天,向國內告急之時!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英美首腦的對策
本來,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丘吉爾突然到訪美國一事,高度重視,要在丘吉爾上岸之處紐約,舉行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一方面向世界宣告美英兩國鐵哥們般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也給這位焦頭爛額的英國首相以安慰。
但是,丘吉爾卻斷然拒絕了,眼看著大英帝國快要亡國滅種,那還注意這些虛禮,再者,以丘吉爾的高傲,此次不得不來求助於美國人,本身就是一件很沒臉面的事情。
此時的大英帝國,已經被希特勒打得裡子和麵子都稀巴爛,從一個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淪落為一個眼看就要傾家蕩產的破落戶,高調宣揚,只能使自己更難堪,儘快與羅斯福那瘸子,商量出一個拯救澳大利亞的辦法,才是正經,那些虛的、花的沒屁用!
丘吉爾在紐約港口上岸,正好是大西洋西南季風乍起之時,狂風呼嘯、大雨傾盆,在一片悽風苦雨之中,丘吉爾乘坐專機,趕往華盛頓。
羅斯福總統,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靜靜的等候著丘吉爾首相,陪同總統閣下的,還有美國參聯會主席傑佛菲爾上將,以及美國戰時最高司令部的一眾高階將領。
在海底不見天日的航行了十幾天,又風塵僕僕趕到華盛頓的丘吉爾首相,很乾脆的謝絕了美國方面,為首相閣下準備的午宴,直接來到白宮,面見羅斯福總統,所謂的“救兵如救火!”多耽擱一個小時,澳大利亞的局勢,說不定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何況,心急如焚的首相閣下。哪有那個食慾!
與羅斯福一見面,丘吉爾首相也不客氣,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總統先生,我這次來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美國再次出手,解救澳大利亞於危難之中,您也知道,除了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有這樣的能力!”
面對丘吉爾首相的直率要求。羅斯福總統唯有苦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