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敢把碩果僅存的二十幾萬士兵,再交到麥克阿瑟手裡,這個志大才疏、牛氣沖天、桀驁不馴的傢伙。真的能將這最後的家底兒,折騰一空,而且,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撤換掉麥克阿瑟,呂宋島上的二十多萬美、菲軍部隊。對於是群龍無首,那位屢遭麥克阿瑟打壓。又莫名其妙的接到了來自空中任命的喬納森准將。恰逢其會的出現在諸位大員們面前。
會議的最後,任命喬納森為撤離呂宋島美、菲軍部隊總指揮官,一旦部隊安全撤到澳大利亞之後,即可就任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部第一副總司令官並主持全面工作,軍銜也連升兩級,實授中將軍銜。可謂是臨危受命,戰時最高司令部的大員們同意,喬納森的任命和晉升軍銜,國會不可能也不會阻撓。也可以看作是保下麥克阿瑟的讓步。
而原總部代理參謀長克萊斯特上校,也是此次事件的受益者,不但去掉了頭上“代理”兩個字,被任命為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部參謀長,軍銜也晉升為准將,正式跨入了美國陸軍將軍的行列。
而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英國人,英國駐澳軍總司令官費爾南德斯上將,被正式任命為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官,統一指揮美、菲、英、奧軍,當然,老謀深算的丘吉爾,知道這意外得來的烏紗帽,應該怎樣擺佈各方面的關係,如果沒有美國人出錢,澳洲大陸上的英**隊,就得餓死。
因此,丘吉爾給費爾南德斯上將,發去一封密電,在電報裡,他告訴這位新任的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官,“凡有重大的軍事行動,務必取得美國人的完全理解和支援,”至於是取得麥克阿瑟的理解和支援,還是取得喬納森中將的理解和支援,那就要看費爾南德斯的政治水平了。
從表面上看,麥克阿瑟已經失去了部隊指揮權,成了無事可做的閒人一個,但是,他背後的影響力和能量,卻不容小視,尤其是這傢伙背後站著的美國大勢力集團,就從他該殺頭的罪名下,安然無恙,可見其能量的巨大。
而站在麥克阿瑟肩膀上崛起的喬納森中將,是美**隊的實際指揮者,雖然在美國國內沒有什麼政治根基,但卻入了羅斯福總統的法眼,其今後的前途,只要不出致命的錯誤,步步高昇是可以預見的,這就很考究費爾南德斯上將的政治智慧了,在美國新舊兩個指揮官之間走鋼絲。
其實,對於繼續將麥克阿瑟那傢伙留在西南太平洋戰區,丘吉爾不大滿意,他認為,這是美國人故意給費爾南德斯出難題,把那個已經灰頭土臉的傢伙,遠遠的調開,更利於費爾南德斯進入狀態,而且,同樣高傲的丘吉爾首相,同樣不感冒牛皮哄哄的麥克阿瑟,如果不是他強迫澳洲的十萬部隊增援呂宋島,哪來今天的被動局面。
接到國內任命的喬納森中將和克萊斯特少將,心情可謂是極其的複雜,既有驟然升上高位的興奮和激動,也有對呂宋島戰局的憂慮,還有對前途命運的茫然,僅僅在幾個小時前,自己還是指揮一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師長,眨眼間,就成為了二十多萬美、菲軍士兵的最高指揮官。
這個突然落在自己肩上的重擔,不免讓喬納森中將有些惴惴不安,尤其是眼下的危險戰局,好在,喬納森中將能夠清醒的認識到一點,必須與中國人親密無間的合作,自己和手下計程車兵們,才能擺脫在呂宋島被日本人全部幹掉的悲慘命運。
接到國內轉發來的電報之後,喬納森中將命令機要部門,立即與唐秋離的指揮部,建立聯絡,並將美、菲軍目前的情況,如實的通報給對方。
然後,他親自擬寫了一封給唐秋離的電報,“尊敬的盟軍中國及太平洋戰區第二副總司令官唐秋離將軍勳鑑,我美國堅守馬尼拉防線之部隊,已經完成了撤離前的部署,可與八月二十八日夜裡十點整,開始登船,預計在八月二十九日上午十點左右,除去阻擊日軍的部隊之外,其餘的部隊,可登船完畢。”
“再此期間,希望將軍派出航空兵機群,掩護部隊登船,並提供撤往澳大利亞的全程護航,對於將軍閣下的義舉,我謹代表我個人以及二十多萬美、菲軍士兵,對您和您的部下,在我們最危險的關頭,伸出援手,表達最誠摯的感謝,在撤離期間,美**隊完全聽從將軍閣下的指揮,美國西南太平洋戰區第一副總司令官喬納森中將親筆!”
喬納森中將的姿態放得絕對夠低,唐秋離肯答應出手,是自己最後的一顆救命稻草,無論如何也得抓住,他是個聰明人,在有求於人的時候,再像麥克阿瑟那樣,鼻孔朝天、牛皮哄哄,拿出一副求你是給你面子的嘴臉,絕對行不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