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部分(1 / 4)

小說:重生之徵戰歲月 作者:指環王

不正常啊!

遠東方面軍的問題,貌似很簡單,並不複雜,就是救與不救的問題,但是,簡單的選擇,卻牽扯到了蘇聯的前途命運的大事,兩難的選擇,誰也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斯大林提出問題之後,大家都保持了沉默,其實,沉默也是一種態度,斯大林同志在猶豫什麼,我們就在猶豫什麼,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領袖的手裡。

可以這樣說,遠東方面軍一百多萬士兵的命運,被莫洛托夫的一張紙條,徹底改變了。

原本,在斯大林的考慮之中,對遠東方面軍的部隊,是不予救援的,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東方地區的部隊,拖不起,一旦陷入與遠東日軍部隊的長期作戰之中,那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浪費時間。

斯大林也清醒的知道,德軍遲早要兵臨莫斯科城下,莫斯科軍區可以保證在一段時間之內,阻擊德軍攻入市區,但以後呢,久困無必守之城,只有從外部,打破德軍的包圍,莫斯科才能避免淪陷,因此,遠東地區的幾個方面軍部隊,就是斯大林手中,唯一也是最可依仗的底牌。

這種情況下,如任敢讓遠東地區的幾個方面軍,再次陷入與日軍長久的糾纏之中,當然,斯大林的內心,是絕對痛苦的,在反覆權衡與思考之中,他徹夜難眠,如果外興安嶺方面軍和貝加爾湖方面軍,不回頭救援遠東方面軍,那朱可夫的部隊,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一百餘萬精銳的部隊,就這樣被日本人一口口的吃掉,斯大林豈能不撕心裂肺的心疼。

還有那個朱可夫,是斯大林自己最為欣賞的將領,負責一個獨立戰役方向,斯大林也最放心,在決定放棄遠東方面軍的同時,斯大林給空軍總司令科斯塔迪諾夫大將,下達了一個絕密的命令,“在遠東方面軍即將全軍覆沒之前,派出最好的運輸機飛行員,最好的戰鬥機飛行員,將司令員朱可夫同志,接回莫斯科!”

這個命令,就裝在空軍總司令科斯塔迪諾夫大將的腦袋裡,甚至,連莫洛托夫和總參謀長彼得羅希洛夫元帥,都不知道這件事兒,斯大林不但要從戰場之中,將朱可夫救出來,他還為朱可夫大將,準備看一個新的的職務,整合歐洲方向各個軍區部隊之後,新編組而成的莫斯科方面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這個在斯大林設想之中的莫斯科方面軍,擔負的唯一任務,就是保衛莫斯科,並在莫斯科建立防線,將會德軍的進攻,阻擋在莫斯科一線,他認為,只有朱可夫具有這種能力,莫斯科軍區現任司令員巴達琴科大將,顯然不具備這種力挽狂瀾的能力和才華。

但是,放棄擁有一百餘萬兵力,且在與日本關東軍幾年的作戰之中,鍛煉出來的遠東方面軍,無疑是個非常痛苦的決定,即便是冷酷如斯大林,也是猶豫不決,下不了狠心,這也是朱可夫發來告急電報之後,遲遲得不到莫斯科答覆的原因。

面對德軍的狂猛攻勢,蘇聯軍隊的潰不成軍,斯大林也曾經考慮過,放棄莫斯科——遷都,這樣做,也許會減輕蘇聯軍隊面前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但是,首都遷到那裡,是個最難解決的難題,蘇聯歐洲部分的城市,都在德軍的攻擊範圍之內,那個都不安全,說不定首都前腳剛剛遷過來,後腳,德國人就會將這裡作為必須奪取的目標。

歐洲部分沒有立足之地,蘇聯亞洲部分,廣袤的土地如何,夜深人靜的時候,斯大林將自己關在屋子裡,拿著放大鏡,將亞洲部分的城市,仔細的看了個遍,不是沒有中意的東方,比如、庫爾幹、新西伯利亞、克麥羅沃,甚至伊爾庫茨克,都是不錯的的戰時陪都的落腳點。

既遠離歐洲的戰火,避開德軍的進攻鋒芒,又可安定的指揮抗擊德軍的戰爭,有著烏拉爾山脈和唐努山脈,這兩道天然屏障,德國人是打不過來的,但是,斯大林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一旦遷都,莫斯科落入希特勒之後,對蘇聯軍民信心上的打擊,是絕對沉重的。

當然,這還不是追主要的原因,影響斯大林不遷都的決定性原因,就因為一個人——中華民**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掌握民國最大一支武裝集團的唐秋離。

斯大林甚至惱怒的想到,“自己這是怎麼了,怎麼會想到,將首都遷移到遠東去,放在哪個卑鄙加狡詐,心狠手辣、貪得無厭全具備的中國人的眼皮子底下,斯大林都能想象得到,蘇聯的戰時陪都,一旦遷移到了東方地區,一覺醒來,中國人就會兵臨城下,自己很快就會成為唐秋離的俘虜。

在斯大林的心目之中,希特勒和唐秋離,是一樣可憎又可怕的敵人,甚至,唐秋離在斯大林詛咒的名單上,要超過希特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