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直屬兵團對日軍發動了最後的總攻擊,至下午,全殲日軍,日軍第七軍司令官飯島賢二中將以下十餘名高階軍官,集體剖腹自殺。
經過四天的激戰,日軍第七軍八萬餘人,全軍覆沒於澄江,此役,獨立師直屬兵團傷亡三千餘人,滇軍傷亡八千餘人。
在飯島賢二的地下指揮部裡,常風發現了寺內壽一給第七軍的電報,“飯島君,南下昆明,困難重重,松韶關成為皇軍難以逾越的障礙,大本營的戰略方向,已經轉移到東南亞一帶,命令派遣軍迅即南下,而君之處境,實在令我憂心,如果能自行突圍,可酌情處之。”
“以派遣軍現有兵力,解救第七軍於危難之中,以屬不可能之舉,惟願飯島君善自珍重,為我大日本帝國和天皇陛下,流盡最後一滴血,靖國神社裡,會有第七軍諸君的靈位,受萬世敬仰,君等當為我帝**人之楷模。”
不知道是不是這封電報,讓已經處於走投無路、絕望之中的飯島賢二,最終精神崩潰,帶著十幾個高階軍官,剖開自己的肚子,並把幾萬士兵,帶進了死亡之中,不過,這也證明了唐秋離的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寺內壽一的主力部隊,已經往東南亞方向退卻。
澄江戰役剛剛結束,唐秋離就命令直屬兵團,立即南下,與馬朝陽兵團會合,務必將寺內壽一堵在中國境內,與此同時,他又命令獨立是航空兵部隊,南方飛行集團,出動所有的戰機,在昆明以西,大範圍搜尋日軍的下落。
九月二十四日,南方飛行集團第五戰鬥機團,終於傳來好訊息,在滇北白草嶺一帶,發現大批日軍,正在往滇西濱州、蒼山一帶急進,訊息傳來,獨立師指揮部,一片歡騰,終於揪住寺內壽一的尾巴。
當參謀處長楊克天,在地圖上,將日軍的行軍路線,連成一條蜿蜒伸展向邊境地區的曲線之後,唐秋離也不得不佩服寺內壽一的狡猾和老道。
無疑,這一次二十幾萬日軍,能夠不被李洪剛兵團發現,順利的完成戰略撤退,寺內壽一劍走偏鋒,他選擇的路線,是誰也沒有料到的。
想要達到邊境,只有向西,日軍在格以頭留下的蹤跡,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李洪剛兵團,就是按照這個邏輯,一直往西追下去,事實上,寺內壽一指揮日軍,一直往北,進入川南的攀枝花,而後,折轉往西,順著白草嶺方向,直插滇西濱州、蒼山。
唐秋離用鉛筆,將日軍目前的行軍路線延長,從滇西的保山、騰衝,直到緬甸的密支那,終於清楚了,寺內壽一的最終目標,是攻佔緬甸的密支那,這就與日本新組建的東南亞派遣軍,為何近期在緬甸南部,仰光一帶頻繁活動,聯絡起來。
日本人終於在東南亞動手了,本來,在越南的海防,登陸中南半島,是最快捷和簡單的路線,以海南島為出發基地,橫切中南半島,同樣可以達成戰略目的,可唐秋離為了清除在中、越、緬邊境一帶活動的兩個師團日軍,派出馬朝陽兵團,執行這個任務。
如此一來,就打亂了日軍大本營原定的戰略部署,越南的海防,距離中國廣西太近,倘若日軍在此登陸,定會遭到馬朝陽兵團的猛烈進攻,剛開始在東南亞動手,就遇到這麼強大的對手,日軍大本營總參謀部認為,這很不划算。
東南亞是英法的傳統勢力範圍,日軍的作戰目標是英法軍,與唐秋離的獨立師發生戰鬥,這是在中南半島為自己增加了一個不必要的對手,既然寺內壽一的支那南方派遣軍,沒有完成在南中國的作戰任務,就沒必要招惹那個支那魔鬼唐秋離。
此時,歐洲戰場,已經進入了新階段,法國被德國佔領,業已亡國,他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已經被英國全盤接受,日本人的對手只有一個,就是英國人,這個階段,日本與英國還沒有宣戰,所以,日本東南亞派遣軍,透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還不會有太多的阻礙。
儘管英國人對日本人在印度洋一帶的活動,保持著高度的戒心,可在歐洲戰場,英國遠征軍被德**隊打得節節敗退,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多餘的精力,來關注萬里之外的東南亞,而且,從英國人的內心來說,絕對不想惹惱日本人,只要能求得相安無事,英國人就燒高香了。
現階段的英國人,是惹不起也不敢惹日本人,唐秋離綜合了歐洲戰場和東南亞發生的一系列複雜情況,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日本人很快就會在東南亞動手,屆時,國際局勢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不過,唐秋離絕對不會把這個驚人的判斷,通報給英國人,這本來就是他東南亞戰略計劃的一部分,把日本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