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支援長期固守馬尼拉的。”
“部隊長期消耗,得不到國內的兵力補充,只能動用澳大利亞的英澳軍部隊,而結束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戰役的幾十萬日軍,卻在原地按兵不動。其意圖值得擔憂,日軍這股龐大的兵力,無論撲向呂宋島戰場,還是企圖攻擊澳大利亞,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因此,總統先生。我個人建議。放棄馬尼拉保衛戰計劃,將呂宋島上麥克阿瑟的部隊,全部撤到澳大利亞去,固守住澳大利亞,也可以作為我們日後反攻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橋頭堡和基地,而且。我接到麥克阿瑟的報告,呂宋島上的日軍部隊,近幾天調動頻繁,他判斷。是日軍針對自己的一次大規模進攻行動!”
傑佛菲爾上將的一通長篇大論,羅斯福總統只是靜靜的聽著,沒有插一句話,只是,在他說道,日軍有進攻澳大利亞的企圖時,臉上,微不可察的露出痛苦的神色。
羅斯福總統心裡清楚,傑佛菲爾說的話,都是正確的,也是符合眼下西南太平洋戰場局勢的,可是,他卻沒有看出來,向唐秋離求援的嚴重後果,無異於飲鴆止渴,這就是軍人和政治家的最大區別,但是,這些話,他是不準備對傑佛菲爾說的,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有時候,即使是對自己最信任的人,也不可能敞開全部的心扉。
傑佛菲爾說完了,羅斯福總統好長時間,沒有說話,似乎在消化他的話,給傑佛菲爾上將的感覺,總統閣下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美國的兩大巨頭,都沉默不語,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辦公室內的氣氛,有些沉悶和壓抑起來。
好半天,羅斯福總統才說道:“傑佛菲爾,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能向中國人求援,因為,那個唐秋離,是比日本人還危險的人物,我已經與英國首相丘吉爾達成了共識,英國在澳大利亞的所有軍事力量,劃歸麥克阿瑟指揮,成立西南太平洋戰區總部,由麥克阿瑟擔任司令官一職,統一指揮美英澳軍隊。”
“即使是麥克阿瑟的部隊,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馬尼拉保衛戰,必須按照原計劃進行,必要時,可以調澳大利亞的部隊,加入呂宋島戰場,傑佛菲爾,我們需要時間,你設想一下,如果麥克阿瑟的部隊,退往澳大利亞,佔領了全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一百餘萬日軍士兵,騰出手來,下一個目標會是那裡?”
不等傑佛菲爾回答,羅斯福自己給出了答案,“兩個目標,一是進攻澳大利亞,二是進攻美國本土,西南太平洋的所有地區,甚至是幾十萬美國士兵的生命,都可以丟,但是,我們決不能讓戰火,燒到本土,傑佛菲爾,東太平洋上的一系列慘敗,已經使國民計程車氣,降低到了最低點!”
“沒有在本土經歷過戰火洗禮,士氣低下的美國民眾,能拿出拼死一戰的勇氣,阻擋日本人於國門之外嗎?傑佛菲爾,你和我都不敢保證,我們不能拿美國的前途和命運賭博,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來積蓄軍力,恢復國民計程車氣,而馬尼拉保衛戰,能拖住一百多萬日軍士兵,東進的腳步,這就是其意義所在!”
“所以,我明知道馬尼拉保衛戰,是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賭局,也不得不這樣做,向中國人唐秋離求援的時機,只能是在麥克阿瑟沒有了絲毫抵禦日軍的能力,國內還沒有做好反攻準備的前提下,或者說,沒有積蓄足夠的力量,以擊退進攻本土的日本人的情況下,傑佛菲爾,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和用意!”
說這些話的時候,羅斯福總統的表情,非常痛苦和無奈,美國空有龐大的國力,卻因為偏安一隅,依仗兩洋的天然屏障,總認為戰火不會燒到自己的頭上,沒有建立起足夠的軍備和後備軍力,以至於讓日本人打個措手不及。
但羅斯福總統相信,只要給自己兩年的時間,美國會有足夠的能力,重新奪回太平洋霸主地位的,向中國人唐秋離求援,是喝下了毒藥,也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一招,因為美國需要唐秋離的部隊,在麥克阿瑟輸得精光的時候,在西南太平洋地區,替自己牽制住一百多萬日軍,為國內爭取足夠的時間!
傑佛菲爾上將,理解了羅斯福總統的內心想法,他為總統閣下拖著殘廢之軀,為了美國的前途和命運,殫精竭慮、熬幹了心血,而感到心酸不已,同時,他的內心,也撕裂般的劇痛,為什麼會這樣,強大的 美國,為什麼會淪落到今天的地步,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
當然,傑佛菲爾上將,找不出答案,甚至包括羅斯福總統在內,也無法給出滿意的回答,也許,上帝不再眷顧,發了戰爭財的美國人,也讓他們嚐到,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