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都不少,他都沒有料到,小鬼子會答應的這樣痛快,很是後悔,早知道這樣,乾脆張嘴要兩萬公斤,讓小鬼子拿不出來。
石原彥五郎帶領近四十多萬大軍,加入到烏蘇里斯克和阿爾謝尼耶夫戰場後,一舉改變了植田謙吉的被動局面,在遠東地區,日軍的總兵力,一舉達到了空前的將近一百萬人,戰場的天平,朝著有利於日本人的方向傾斜。
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上將,根據戰場態勢,在請示總參謀部之後,指揮部隊後撤,蘇軍的戰略撤退,可不像植田謙吉敗走烏拉爾山脈那樣狼狽不堪,朱可夫是個罕見的戰爭天才,設計的梯次阻擊,jiāo替掩護戰術,讓緊追不捨的關東軍部隊,吃了不少苦頭。
到十二月中旬,關東軍憑藉著遠超過蘇軍的兵力,重新佔領了從海山威到哈巴羅夫斯克以北的蘇聯大片國土,但關東軍百萬大軍,未能有效的殲滅蘇軍有生力量,也沒有能夠打luàn蘇軍的戰略撤退。
戰線緩緩北移,至十二月下旬,蘇軍和關東軍再次形成互相對峙的局面,非常巧合的是,蘇軍和日軍對峙的分界點,是外興安嶺一線,正是《中俄璦琿條約》中,滿清政fu割讓給當時沙皇俄國的全部領土。
這片苦難的土地,再次換了主人,朱可夫利用外興安嶺的險要地勢,構築堅固的防線,關東軍傾其全力進攻,未能突破蘇軍防線,戰線由此僵持在這裡。
唐秋離運用各種手段和謀略,構想的在東北和遠東地區,中日蘇三方形成戰略互相牽制的格局,終於如願以償的形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煞費苦心,終於換來了成果。
第八百八十章 風波起
第八百八十章風bo起
歷時近三個月的蘇日遠東戰爭,算是塵埃落定,此戰,蘇日雙方共動用一百多萬兵力,在蘇聯遠東地區展開ji烈廝殺,戰火從日本海之濱的烏蘇里斯克,一直燒到西伯利亞的高寒之地。
綜合戰爭結果來說,蘇日雙方各有勝負,蘇聯方面,損失更為巨大一些,鐵木辛哥上將指揮的蘇聯遠東第二集團軍遭到重創,傷亡二十餘萬人,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丟失了從海山威到外興安嶺的全部土地,雖然這是沙皇俄國從中國搶去的。
日本關東軍傷亡約二十多萬兵力,航空兵損失要超過蘇聯,此戰也暴lu了日軍在裝備和高階指揮官指揮藝術上的致命弱點,從表面來說,日本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按照意願,佔領了蘇聯在遠東地區大部分土地。
此戰的結果,絕非日本國內報紙向普通國民吹噓的那樣,大日本皇軍一路高歌猛進,蘇俄軍隊節節敗退,帝國又增加國土面積若干平方公里,實際的內情,日本天皇裕仁和大本營那些高階將領們心裡清楚。
前前後後,關東軍損失的兵力,要超過三十八萬人以上,這些部隊和士兵,都是在經歷過牛心山慘敗之後,重新組建和訓練的甲等師團部隊,在與蘇俄軍隊作戰中又被消耗了,雖然緊急補充兵員,可現在的關東軍部隊作戰實力,遠不復當年“陸軍之huā”的讚譽。
這樣的勝利,來的有點兒苦澀,以目前關東軍的實力,至少在一年半之內,不敢去挑戰佔據遼西錦州地區的唐秋離的獨立師部隊,何況,帝國為了戰勝蘇俄軍隊,不得不向帝國的死敵,支那魔鬼唐秋離,支付了十噸黃金和大批的工業裝置。
向自己的敵人乞和,從裕仁天皇到大本營的所有高階將領們,肚子裡都憋著一股無名之火,就像正在痛快淋漓的“噓噓”時,被人在後背猛擊一掌,打斷了正常排洩的感覺,這樣的勝利,如同一粒怪味豆,初嘗有些甜,細品一下,還有苦澀和酸酸的味道,隨即是一種麻辣到肚子裡的不舒服感。
而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唐秋離了,關東軍和蘇軍在外興安嶺一線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是他最願意看到,也是刻意製造的結果,廣大的東北地區,關東軍的守備兵力極其微弱,劉鐵漢的東指部隊,隨時都可以發動進攻。
更為有利的是,關東軍不敢輕易對遼西和華北地區,發動新的攻勢,東指部隊不再關東軍背後再chā一刀,已經是裕仁天皇燒高香求來的福分,華北和平津地區,至少有一年多相對平衡的穩定局面。
唐秋離可以騰出手來,安排其他方面的工作,還有那十噸硬通貨黃金,和三千套石油開採裝置和三千套jing密機chuáng,所以這場大戰最終的獲益者是唐秋離,儘管遠東戰事結束之後,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和日本天皇裕仁都認為,支那魔鬼、中國無賴唐秋離,是這場蘇日大戰的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