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忽略不計,可唐秋離不知道那根弦兒搭錯了,竟然抓了幾千名英國兵,英國人不急、不發飆才怪呢?
英國人不高興,就會破壞蔣委員長的計劃,世界上都知道英國人和美國人好的穿一條褲子,親兄蔣似的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正在美國展開外交攻勢,力圖尋求美國人的支援,打通與美國人全面合作的渠道。
這也是蔣委員長為了對抗唐秋離,日益膨脹的勢力,而尋求的外部支援在他的內員裡認為,遲早與唐秋離會有一場權力之爭,打敗日本人之後,民國第一人的寶座,就會決定歸屬權問題。
蔣委員長的另一個心腹大患**,在他的心裡,已經退居到第二位,原因很簡單,**沒有與唐秋離叫板的本錢,相比於中央,也是弱勢的一方,蔣委員長的眼睛,自然不會盯著**不放。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越養越肥的唐秋離身上,自從日本支那南方派遣軍,被薛嶽指揮的中央軍,阻擊在婁山關一線,重慶得以安然無恙,一場虛驚過後,倒是增加了蔣委員長的信心,自己的部隊,也很能打嗎!
進而,幾十萬日軍,又被唐秋離的獨立師部隊千里追擊,最後,被逼得進入野人山之後,除了東北之外,中國境內,已經沒有日本人的軍隊,蔣委員長對於能否戰勝日本,再也沒有任何的疑慮和擔心。
外敵已去,該考慮重要的問題了,蔣夫人此去美國,取得美國人與民國政府全面合作,是蔣委員長與唐秋離叫板的最大本錢,這個節骨眼兒上,唐秋離搞出這麼大的事件來,怎麼能不讓蔣委員長氣急敗壞,火冒三丈。
沒有美國人的幫助和支援,蔣委員長不敢動唐秋離一手指頭,他甚至敏感的想到,唐秋離早不動手、晚不動手,偏偏趕在蔣夫人去美國展開外交活動的關鍵時期,與英國人大打出手,還抓了幾千名英國兵,是朝著破壞蔣委員長大計去的。
這倒是蔣委員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冤枉了唐秋離,關於蔣夫人去美國的情報,唐秋離不是沒有得到,獨立師情報處和調查處,在重慶的情報網,覆蓋了所有的區域。
這麼大的事情,沒有一點兒訊息,報告到師長唐秋離那裡,情報處長於得水和調查處長沈俊,應該殺得過了,對此,唐秋離的態度很明確,不聞不問,讓蔣委員長折騰去,只要不妨礙獨立師與日本人作戰就行。
蔣委員長髮夠了脾氣,在幕僚們的建議下,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身份,給唐秋離去了一份正式公函,內容很簡單,要求唐秋離以國家利益為重,無條件釋放英國戰俘,並禮送出境,立即結束在邊境地區,與英國人的交戰,可以代表國府,與英國人簽署協議,可做適當讓步。
唐秋離有點兒憤怒,人家英國人都沒有著急,那可是他們的同胞,反倒是蔣委員長急的火上房,談判還沒有開始,就先提到讓步,這從何說起,簡直是莫名其妙-嗎!
他真想飛到重慶,對著蔣委員長和國府那些大員們的耳朵高喊,“你們搞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兒,英國人主動要求談判的,他們打不過中國人,這是變相的城下之盟,以戰促和。”
唐秋離心裡有氣兒,給蔣委員長和國府的迴文,也就相當的冷淡和不客氣,“蔣委員長勳鑑,英國人求和,是為形式所迫,眼下,我獨立師部隊佔盡優勢,豈能談判未開,先提讓步?”
“至於英軍戰俘一事,蔣委員長大可不必擔心,此為談判重要一環,我有具體安排,恕秋離斷難從命,請委員長與諸位同僚,在陪都敬候佳音,秋離主持談判,自有主張,國府萬勿插手此事!”
乾脆的拒絕,就差直接告訴蔣委員長,這事兒你就別亂插手了,沒用不說還淨添亂,英國人還沒說話呢,就先想到讓步,這不是屈膝求和,陪著小心嗎?打服氣英國人的,是咱中**隊,雖然不是你蔣委員長的嫡系部隊,我唐秋離也是副委員長,都是中國人的軍隊。
至於蔣委員長接到迴文之後,是什麼表情,氣的罵天罵地,還是暴跳如雷,大喊,“唐秋離腦袋瓜子後面有反骨,”那就不得而知了,也不會是唐秋離想關心的問題,誰有實力,誰就有話語權,這才是硬道理。
英國人走蔣委員長的路子沒好使,六七十名英軍俘虜,還被關押在騰衝的戰俘營裡,亞歷山大和埃布森,終於有了迴音,同意就唐秋離所提條件,進行談判,在談判期間,雙方軍隊停止一切敵對行動。
說白了吧,就是要求獨立師部隊,別再攻擊英**隊,這無非是好面子的英國人,一種保持所謂自尊,而玩兒的文字遊戲罷了,英軍到是想敵對,恨不得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