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救援,關鍵是看到璃保打得熱鬧,日軍這麼多部隊,集中在一起,是一塊兒大肥肉,誰都想去咬一口,唐秋離給他們的回電,與給於光涵的一字不差,並且,唐秋離對這些將領們的短視行為,頗為惱火。
他對參謀長常風說道:“我們的一些將領,還是沒有能夠完全體會師指,這次制定的緬甸戰役的真正意圖,只想打個痛快,看見日軍,就忍不住手癢癢,在這場戰鬥之中雙方互相消耗,都對我們有利,如果此時插手,不但無意間幫了英國人大忙,還會把日軍的注意力,吸引到我們自己身上,這不但與戰役的初衷相違背,也得不償失,我真擔心,我們的將領,會在這上面吃大虧。”
唐秋離在甘離山脈因圖瓦地區,對手下的將領們,不合時宜的求戰情緒,表示擔憂的時候,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以急瘋了的心情,在緬北崎嶇的山道上,驅車如飛的趕往八莫,他從來沒有過這樣焦慮和急躁過。
在緬甸和中南半島幾十年,風風雨雨的,亞歷山大也算是個老江湖,可沒有過今天這種面臨滅頂之災的恐懼,聯絡不上唐秋離,他的內心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恐怕這一次,沒有人會伸手去救大英帝國計程車兵,唐秋離也不會。
這個狡猾的中國人,佔領密支那,打通了西撤印度的通道,把一個充滿危險的希望,送給了自己和幾十萬英軍士兵,剩下的路,就要我們英國人自己走,他卻再也不肯伸出手去拉一把,亞歷山大在內心裡,罵了唐秋離幾千遍“騙子、惡棍、自私自利的小人”等最惡毒的字眼兒。
但是,他卻不得不去求唐秋離,否則,無論是英軍在璃保大峽谷全軍覆沒,還是繳械投降,對於亞歷山大來說,都是輸光了老本兒,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他的下場,就是黯然離去,他卻沒有想過,如果不是自己始終在盤算著,讓中國人去替他擋災,會有今天的結局嗎?
亞歷山大知道自己在唐秋離心裡的分量不夠重,在臨來八莫之前,分別給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發去一封電報,如實甚至誇大了英軍目前面臨的絕境,希望引起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共同給國民政府施加壓力,也就是等同於給唐秋離施加壓力。
新上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儘管自己現在也是焦頭爛額,英倫三島,每天都面臨著蝗蟲一樣的德國人的飛機,對英國各地,凡是有價值的目標,進行不間斷的大轟炸,首都倫敦,更是重點的轟炸目標,英軍的防空力量,幾乎喪失殆盡。
可丘吉爾絕不會放棄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利益,幾十萬軍隊,是日後重返東南亞的本錢,他親自擬寫電文,並以自己的名義,給重慶的蔣委員長,發來一封長長的電報,言辭之熱烈,話語之謙恭,堪稱以高傲著稱的丘吉爾,在於其他國家元首交往之中,低下腦袋,絕無僅有的一封電報。
說起來,英國人在本土面臨的處境,還是拜唐秋離所賜,德國元首希特勒,接受了唐秋離的建議,把關注在歐洲大陸的目光,轉而盯上了英倫三島,集中全部的空軍力量,要用炸彈,讓英國人屈服,最起碼也是奄奄一息,對德國以後的戰略,構不成影響。
唐秋離在電報裡,是如此對德國元首說的,“元首閣下,歐洲大陸,德軍以無敵手,而英國本土,得以有大西洋庇護,工業體系未遭到任何損失,具有對德國明顯的威脅,而美國絕不會袖手旁觀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元首的軍事行動,以然觸犯了美國人在歐洲的利益。”
“始終意圖主導歐洲的美國人,絕不會放任強大的德國,統一歐洲,必然會對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英國進行輸血,因此,只有英國人投降,或者是德**隊佔領英國本土,歐洲戰爭才算是完全一德國的勝利結束。”
不知道希特勒的真實想法,反正是將調往東線,蘇德邊境的大部分空軍力量,悉數集中在英吉利海峽一側,並且,德國本土和被佔領國的所有造船廠,都日夜開工,趕造軍艦和登陸艇,完全是一副跨海遠征的架勢。
德國元首對唐秋離的話,深信不疑,貌似這位年輕的中國朋友,對歐洲戰場上的每一次戰略預測,都沒有失誤的時候,他說英國人會成為德國以後潛在的敵手和最大的威脅,那就先征服英國人,再轉頭對付那個醜陋的俄國大猩猩,由此,英國人頭頂上的戰爭陰雲,愈加濃重起來。
美國人也在著急,他們現在,全力以赴的給英國人輸血,不想在亞洲,與瘋狂的日本人,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但是,在東南亞的英國人,勢力被日本人完全根除之後,貪婪成性而又瘋狂的日本人,難免會把血紅的眼睛,盯到美國人的勢力範圍。
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