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點點頭,回答道:“毋庸諱言,我對於俄國人。向來沒有好感,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都是醜陋的大猩猩,說實話,他們不配擁有那片資源豐富而廣袤的土地。”
唐秋離心裡暗歎,“又來了,打仗就是打仗嗎,幹嘛又扯上種族歧視的問題,看來,希特勒要對蘇聯人動手。不僅僅是出於領土擴張的本意,還有種族歧視的想法在裡面,這道不大好辦,如果單純是戰爭問題,倒好解決,無奈。這位德國元首,是個狂熱的種族主義者。”
唐秋離接著說道:“如果想要迅速結束對蘇聯人的戰爭,那麼,德**隊必須要採取,經過無數實踐證明過的閃電戰之戰法,問題就出現了,蘇聯的國土面積,橫跨歐洲和亞洲大陸,近千萬平方公里,戰略縱深極大,戰略迴旋空間廣闊。”
“德**隊利用閃電戰,可以在戰爭初期和中期,取得滿意的結果,蘇聯軍隊的損失,也會很大,可是,隨著戰場逐漸朝著蘇聯的內陸發展,戰線急劇拉長,元首閣下,您會發現,五百多萬德國精銳部隊,投入到廣袤的蘇聯領土上,需要攻佔的主要目標太多,兵力會捉襟見肘的。”
“而閃電戰的核心要旨,是利用德**隊的裝甲突擊能力,掌握空中優勢的制空權,以最快的速度,擊穿蘇聯人的一道又一道防線,迅速奪取其戰略要點和主要城市,中國有句成語,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犀利的攻擊箭頭,在連續作戰幾個月乃至更長的時間之後,鋒銳也會頓挫,失去攻擊力!”
“隨著作戰物資的不斷消耗,後勤補給線的無限拉長,您會發現,制約部隊攻擊速度的,不僅僅是蘇聯人的抵抗,或者是不斷增加的傷亡,而是機械化裝備,缺乏油料補給,一線部隊缺乏彈藥補給,而帶來的困擾等等因素,所有的現實困難,都會迫使德**隊,不得不放慢攻擊速度!”
“不是不想攻擊,而是缺乏後續的攻擊力,這樣的話,嚴峻的問題就出現了,蘇聯人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那個集權制的國家,會從最初的驚慌之中,清醒過來,龐大的國家機器開動,源源不斷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會迅速彌補蘇聯人在作戰初期的損耗。”
“等德**隊補充完畢,重新發起攻擊的時候,您就會發現,又將面對新的強勁的對手,如此週而復始的迴圈下去,元首閣下,德國有多少戰爭資源,能提供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且,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一旦從最初的重創之中,緩過氣來,必然會進行兇狠的反撲。”
“在巴巴羅薩計劃的每個進攻方向,都會出現反覆的拉鋸戰、糾纏戰,到時候,元首閣下會陷入兩難的選擇,無法迅速擊敗蘇聯人,又無法脫身於蘇聯戰場,德**隊的精銳力量,都被牽制或者是消耗在蘇聯戰場,那樣的後果,是最可怕的!”
“所以,德**隊最擅長的閃電戰,在應用於幅員遼闊的蘇聯時,會遭遇到實際的困難,關鍵只有一點,蘇聯人的戰略空間巨大,他們可以後撤幾百上千公里,重新構築防線,元首閣下,我絕不是危言聳聽!”
唐秋離這一番分析,絲絲入扣,如同他將對蘇聯的戰爭,提前預演一遍,而且,得出的結果,是讓希特勒無法接受的,希特勒聽得目眩神迷,神情顯得非常沮喪,他兩眼發直,一言不發,顯然還震驚在,唐秋離描述的可怕前景之中。
唐秋離將希特勒的反應,盡收眼底,知道自己的話,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但這還遠遠不夠,沒有讓這位順風順水的德國元首猛醒,趁熱打鐵,既然下了一副猛藥,再加一劑又何妨!
唐秋離的語氣,愈發的平靜,但說出來的話,卻毫不留情,“德國在蘇聯戰場,陷於膠著狀態,大部分的兵力、物力和資源,都不得不為應對這種糟糕的狀態而服務,可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威脅,我相信德國優秀的將軍和元帥們,甚至包括元首閣下,還沒有意識到!”
希特勒的精神有些恍惚,老實說,唐秋離的這些話,對他的信心,是個極大的打擊,他不敢相信老朋友為他描繪的可怕結果,可唐秋離的話,又無法反駁,換個角度來說,唐秋離只是在自己的一再要求之下,說出了他個人對蘇聯戰爭的看法和判斷,自己大可以不聽,或者僅僅是作為參考意見罷了!
希特勒不願意相信,是有原因的,因為,自歐洲戰爭爆發之後,德國的情報機構,加強了對蘇聯的各方面情報的蒐集,德國的情報機構,尤其是海外情報局,給元首的情報之中說:“蘇聯經過三十年代斯大林的幾次大清洗,尤其是對軍隊高階指揮官的清洗。”
“蘇聯軍隊之中,有經驗的指揮官,幾乎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