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上升到2006年的。經濟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樣的變化在閱讀方面也可看到。日本人常說暢銷書是時代的鏡子,從每年的暢銷書的型別可以明顯地看到日本人閱讀取向的變化。泡沫經濟崩潰後無感應期過後,憤懣失落的閱讀已經不能減輕人們對歷史鉅變帶來的痛苦,所以他們開始選擇現實的煩惱對逃避,沉湎於宗教的宣教或者流連於對神秘靈異的崇拜。然而日本人很快發現這樣的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他們認識到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所以為了適應變化,適應在個體社會中繼續生存下去,日本人開始尋找適應這一歷史鉅變的繼續生存能力,貪婪的學習,努力提高自我修養。
1995年日本安全神話的破滅是日本社會發生歷史性鉅變的標誌。日本社會開始從群體社會走向個體社會。在這樣的歷史鉅變中,日本人的閱讀取向除了上面所述的無感應期(1991…1994)之外,還可以明顯地分為神話破滅時期(1995…1997)、價值觀改造時期(1998…2001)和個性創造時期(2002…2007)這三個時期。
一、神話破滅時期(1995…1997)
1995年以後,日本社會的安全神話破滅,維繫群體社會基礎的各種制度隨之崩潰,日本不得不告別群體社會。本來,具有很高知識水平和教養水平的日本國民應該馬上適應新的個體社會的到來,但是,他們不僅沒有努力去確立作為個人的自我,反而埋沒到更加否定自我的新興的“邪教”資本主義中去。泡沫經濟崩潰後的長期低迷,加上新自由主義改革所引進的全球性大競爭,日本大多數國民潛入了空前的不安之中。他們還沒有做好任何心理準備,除了憤懣和失落,他們還需要心理的安慰和精神的寄託。越是心靈空虛越是希望有美好的現實,而現實越是醜惡,人們就越是需要編織美好的童話。連索尼這樣的國際知名科技企業也非常認真地研發的超自然能力。日本政府主要部門的科學技術廳也組織了有國會議員參加的隔空打物研究會 。
這一時期的暢銷書也很恰當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實際狀況。在大家對社會發展一批迷茫,不滿意社會的現狀卻又有點無可奈何。所以,冷嘲熱諷成了他們的發洩感情的工具。滑稽藝人松本人志的隨筆集《遺書》(1995)就成了一種大家共同的話題,然而這本個性化十足的書並沒有成為日本走向個體社會的號角,在讀者眼裡個性化的典型恐怕還是阿甘這類人物。而銷售發行超過500萬冊的《腦內革命》則是日本的經濟發展再次陷入蕭條的深淵後,日本國民追求靈性安慰的總體體現。
歷史鉅變中日本人的閱讀取向(2)
二、價值觀改造時期(1998…2001)
1998年日本的金融大爆炸實際上是日本群體社會瓦解的宣言書。在新自由主義改革的潮流下,日本長期形成的價值觀受到衝擊而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曾經在八十年代被認為是日本經濟強大源泉的日本式經營模式被否定。日本代表性企業豐田汽車公司因為維持了終身僱用制度,就被信用評級企業穆迪公司降低了信用評級。而美國政府更是直接要求日本改變商業習慣,給美國企業收購日本企業等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 。這是因為日本式經營的商業習慣不利於外國企業收購日本企業,這在美國企業收購日本企業日益增多時就更為顯現。這樣在新自由主義改革的壓力下,日本企業被迫接受企業屬於股東的這一美國的企業理念,日本企業的僱傭、管理等各項制度不得不加以改造。日本企業的終身僱用和年功序列制度給公司職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帶來了對未來生活的安心感,這些制度被否定,也意味著他們的價值觀被否定。這樣,日本國民不得不改造他們的價值觀。價值觀的改造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他們或逃避、或申述,希望或許能夠找到一條以不變應萬變的道路。但結果到最後還是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歷史鉅變,不得不改造他們的價值觀。
從這段時間日本人閱讀取消來看,也可以看到他們從沉湎於宗教的說教轉變到尋找鼓勵變化的書籍,可以看到日本人從眷戀群體社會的溫馨到接受個體社會的冷酷,他們經歷了痛苦的價值觀的改造。對日本人來說,無論是否願意,他們都將不得不被捲入日本社會在世紀之交時開展的這場改革,不得不適應這樣的改革。2001年的暢銷書第一名是風行全球的《誰動了我的乳酪》或許可以使他們最終認識到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三、個性創造時期(20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