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4)

繼恆安之後,12月28日,東方人壽和生命人壽也同時獲准成立。而折騰的民生人壽的籌備則還要等待半年,2002年5月27日,保監會正式批准民生人壽成立。

不僅如此,尋找外資之路更為艱難。

“2001年9月17日,中國完成加入世貿組織的多邊談判是一個分水嶺,之前是外資上門求親,之後是我們主動攀親。”一位當年的親歷人士稱。

2001年9月17日公佈的WTO協定中,對國內合資夥伴的身份限制卻被取消,“殼”公司遂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除了牌照之外,經營權亦是中外博弈的焦點。

此前的合資壽險公司,多數以中方出讓全部的經營權為代價,但是這對於四家殼公司而言,放棄很困難,甚至共享也幾無可能。因為但凡共享經營權的合資公司,往往因內部杯葛,幹不成任何事情。無奈之下,“殼”公司們只能尋求政策解脫。2002年9月。國務院有關部門調整政策,同意外資公司參股“殼公司”。

緊接著,民生人壽和生命人壽率先突圍。

2003年1月3日,民生人壽即與新加坡亞洲聯合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入股協議。新加坡亞洲聯合參股民生人壽5%的股份,但是該公司非富非貴,僅為新加坡第五大保險公司,在當地保險市場的佔有率為10%。

表6…3 民生人壽股東

資料來源:保監會,資料截至2008年7月6日。

2003年6月,日本Millea控股以合每股3。13元人民幣的認購生命人壽24。9%的股份。Millea控股旗下的兩家公司——東京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和Millea亞洲有限公司分別獲得生命人壽股份12。45%,持股數量分別為169094540股和169094541股,共出資1。2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59億元。

生命人壽成為第二家破“殼”的公司。此時的生命人壽,註冊資本金達到13。58億元人民幣,所有者權益超過2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當時新成立的保險公司中資本最高的公司,風頭無二。

但是,由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投資管理公司組成的生命人壽,整合難度非常大。

短暫平衡之後,生命人壽的部分股東一度希望轉手股份。其中武漢武新和北京豐利無意間成為率先浮出水面的兩家公司。市場曾經猜測,這兩家公司的幕後老闆均為香港知名富豪鄭裕彤。

2005年年中,香港“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盈科保險曾經希望斥資5億港元收購生命人壽22。09%股權,這部分股權全部來自武漢武新和北京豐利(後者持有生命人壽8。84%的股份,兩者合計22。09%)。

不過,這項交易最終沒有獲得監管部門的同意。其中關鍵的難題在於,生命人壽外資持股的比例已經達到保監會制定的紅線。

表6…4 2006年6月生命人壽股權結構

這4家公司中,只有恆安一家按照標準流程做完了動作。

2002年7月,恆安人壽與歐洲最大互助保險公司——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在天津簽署一紙婚約。雙方各出資6。51億元人民幣(恆安人壽的註冊資本),公司的註冊資本金為13。02億元人民幣,各佔50%的股份比例。

4家公司中,東方人壽開業旋即被停業,命運最為悲慘。2004年,來自臺灣市場的臺灣人壽,原本已經鐵定攜新臺幣2。6億元入場,參股東方人壽。但是,控制東方人壽的德隆系突然崩盤,2004年8月,東方人壽受牽連遭保監會緊急勒令停業,成為中國第一個被保監會勒令停業的保險公司。

東方人壽成立之初,德隆系旗下3家上市公司重慶實業、湘火炬和天山股份潛入東方人壽,其中ST重實(即重慶實業)出資4000萬元、湘火炬出資6000萬元、天山股份出資5000萬元,各佔5%、7。5%、6。25%的權益。德隆透過旗下這3家公司,實際上間接持有東方人壽18。75%的股份。

案發之後才發現,東方人壽已基本被掏空——東方人壽註冊資本金8億元中,約7億元委託給德隆系的證券公司理財,幾乎血本無歸。2007年年報,東方人壽的兩家股東,濰柴動力(湘火炬重組為濰柴動力)和ST重實對於東方人壽的委屈略有表述。濰柴動力稱,“由於東方人壽在中富證券、德恆證券、恆信證券進行的理財業務面臨重大風險,已停業”;ST重實稱“東方人壽等均為德隆國際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