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之事公之於眾,會有多少人贊成?多少人反對?最壞的情況可能是什麼?需要提前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將風險控制到最小?這些問題不搞清楚,楊堅心中就沒有底。
此時,最讓文帝頭痛的還不是楊勇,而是高熲。因為在楊堅王朝,高熲的地位實在太特殊了。
當楊堅還是宰相時,高熲就追隨著他,是幫助他完成以隋代周的最大功臣。
隋王朝建立後,高熲不光為楊堅推薦了楊素、蘇威、賀若弼、韓擒虎等股肱重臣,而且還對內搞管理,對外掌征伐,鞍前馬後忙個不停。甚至連建國以來最為重要的平陳戰役,都是由他來親自指揮的。
以上事實,既可看出高熲的能力,也可看出楊堅對高熲的器重與信任。
為了褒獎高熲的豐功偉績,也為了拉近君臣距離,楊堅特意讓高熲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這本是一件好事,但隋文帝萬萬沒想到,一旦要涉及廢立太子,此事反成了障礙。
考慮良久,文帝決定還是先跟高熲溝通一下。畢竟高熲身為當朝宰相,繞是繞不過去的。至於措辭,文帝採用了第三人稱,以表明並非自己的觀點:“晉王妃子夢見神仙對她說,晉王必得天下。你怎麼看?”(謂熲曰:“晉王妃有神憑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很明顯,無論於公於私,高熲都不可能贊成此事,遂長跪著說道:“長幼有序,萬萬不可廢!”(熲長跪曰:“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皇上聞言後沉默不語,就此結束了溝通(上默然而止)。
如果說,“長幼有序”這個理由還算冠冕堂皇,不足以斷定高熲是###的話。那麼,下面一件事就更明顯了。
不久後,文帝選拔了一幫高官子弟,想全部充作禁宮侍衛。
高熲跑過來說,如果皇上把強壯的人都選走了,東宮(太子宮)那邊恐怕就沒人可選了(高熲奏稱,若盡取強者,恐東宮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