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化運動真正從思想層面進入到經濟、社會層面,由紙面上的現代化進入到實踐中的現代化,從區域性的現代化進入到全面的現代化。但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後發國家,社會的思想文化形態明顯地處在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三種形態並置的狀態。這就造就了中國式的後現代特徵。
後現代對於當代文學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東西。早在80年代的先鋒文學,以及90年代以後的文學世俗化潮流裡,後現代往往成為創新的一個標誌。但那時候基本上是處在學習、模仿的階段,基本上是形式的後現代,他們的後現代多有一種做作、虛假、生硬的成分,有一種“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情緒。而我以為,“80後”完全是在後現代的薰陶中長大的,是後現代的乳汁撫養大的,他們的血管裡流的就是後現代的血液。所以,他們的後現代完全是他們的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是他們思維方式的自然表達。
所以,要正確認識“80後”,就要正確認識後現代。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後半葉西方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社會形態的文化特徵,它的內涵複雜多義,甚至互相矛盾,呈現出不確定性、零亂性、非原則化、無我性、卑瑣性、內在性、非中心等特徵。我們往往在負面價值判定的基礎上來接受後現代,後現代於是就成為了一個貶義詞。實際上這種判斷是不準確的。後現代具有一種革命性,後現代性也是一種現代性,它是現代性的自我反思、自我重構和自我超越。“80後”正是以一種充滿革命性的後現代精神完成了他們的青春成長期的儀式,並開始了他們的青春寫作的。我們有理由對他們寄予更多的期待,如果我們從他們的青春寫作中發現了更多的革命性因素時,就會知道我們的這種期待不是虛幻的。
少年查必良傷人事件 第一章(1)
“可是,我看不見未來。”
這是查必良在一個大雪天的一個小酒館裡坐擁一件破舊大棉襖進行了連篇累牘的敘述後說的一句話。當時的情況是我正在喝酒,聽了他的最後一句話差點兒嗆死過去,因為這句話頗具文學味,枉我平日自命為文學青年卻說不出這樣的話來。這使我感到很慚愧也很自卑,畢竟查必良只是個混混而已。天分這種東西真是沒辦法的事。
你拽什麼拽,再有文學味,你也不過是一混混而已。
這是我當時想說的話。可是由於諸多原因最終沒有講出來。根據查必良睚眥必報的個性,在他以後成為老大似的人物時,我很可能會下半生生活不能自理。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雖然查必良成為老大的可能性幾乎為負值,但我還是不能冒那個險,這說明我是一個很小心的人。即使我們現在是朋友,眾所周知,那些大人物的朋友最後都在大人物身邊消失掉了—遠走他鄉或是被幹掉了。更有可能他們變成了大人物成功的一盤下酒菜,就算變成菜也是很痛苦的事。
在當年,大人物還沒有成為大人物,還在街邊吃一塊錢的牛肉麵大發感慨時,他的朋友們可能也說過:
你拽什麼拽,再感嘆,你也不過在吃一塊錢的牛肉麵。
其實牛肉麵是很好吃的。
在進Y中時,查必良其實也是牛逼閃閃的人物。他以少有的分數進入這個鳥不拉屎的Y中,這是進去後才明白的事。生米已經煮成熟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以查必良爭強好勝的個性,他想力爭成為Y中的頭面人物,也就是招牌,也就是你走在前面,後面會有很多丫頭片子吮著手指小聲嘀咕的人物。然而生活就是這樣總不能讓人如意。那個號稱帥得發燒、酷得發燙、成績好得一塌糊塗的、人稱“玉面小飛龍”的陳森最後搶走了這塊金字招牌。這也使他們結下了樑子。可是長相這種東西也是沒辦法的事。查必良開始十分用功,想取而代之,可是效果不甚理想。這點可以理解,就如劍術無雙的大劍師,想在自身的基礎上產生那麼一點點的飛躍,也是難於登天。這當然不是說查必良的成績已無敵於Y中,只是個比喻,僅此而已。
這一點應該會對查必良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這是多年後我分析得出的結論。這說明我是一事後諸葛亮,然而能當上諸葛亮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牛逼的人物。這在我這種平凡人的眼中是一件不爽的事,只能感嘆為什麼牛逼的人會那麼多。彷彿他成了賤賣的商品,人人可得之。這對牛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很顯然。
這一年查必良16歲。我說到此大家應該明白,沒錯,青春期來了,突然的到來撞擊著少年查必良情竇初開的心田。這實際上是一件十分可惡的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