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4)

小說: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作者:冬兒

回到北京後,我仍然一直惦念著這個大別山裡的小姑娘。

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個喜訊:滿菊來北京了!她是來參加“希望工程”彙報會的。

彙報結束後,羅田縣教委主任陪著滿菊特意來到了中國少年報社,報社的叔叔阿姨開大會歡迎了她。會上,小姑娘樸實而充滿深情的講話,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晚上,我又趕到滿菊住的招待所,送去一些生活和學習用品:運動衣、保溫飯盒、書包、文具……都是半新的。這是兒子用過的,他聽我講了滿菊的故事後,非要讓我把他最喜歡的東西連夜送來。

臨走時,我又塞給滿菊50元錢,讓她給爸爸媽媽捎點北京特產。

一個月後,我收到了滿菊寫來的一封信。信的第一句話是:

“知心姐姐,我多想喊您一聲媽媽呀……”

就這一句,我的淚水一下子湧了出來……

滿菊在信中告訴我,爸爸媽媽聽說了女兒在北京的經歷,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同時一再囑咐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報答那麼多好心人的幫助。最後,滿菊寫道: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培養孩子的勤奮努力(3)

“知心姐姐,假期我就去山上採草藥。您的錢,我一定會還給您的!”

面對貧困,你要矢志不移。

有抱負才會有毅力,有毅力才會有行動,有行動才會有成功!

無論上學的道路有多遠,無論上學的路上有多難……只要目光遠大,胸懷大志,希望的終點便離你不遠了!

訓練孩子的想像力(1)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神奇的大腦,大腦有左右兩個半球:左腦主要處理語言、邏輯、數學、次序,即所謂的學術性活動;右腦主要處理節奏、旋律、音樂、影象和幻想,即所謂的創造性活動。

今天,人類十分重視對右腦的開發,而開發右腦,發揮創造力,主要是運用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著名論斷。他還說,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20世紀自然科學發展史上,幾乎無人能與愛因斯坦的成就相比,他在科學史上佔據著劃時代的地位。

然而,誰能知道,這個頭髮蓬亂、不修邊幅的猶太人,在中小學時代竟然常常被斥為“智力遲鈍”,甚至被斷言將來“一事無成”。

愛因斯坦在回顧自己的童年時,多次談起他所體驗的驚奇感。他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他認為,學生最可貴的動力是想像力、好奇心、求知慾、學習中的樂趣以及對學習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而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努力引導學生形成這些能夠啟發創造性的心理能力。他的結論是:“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

畫畫,是培養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重要途徑。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創造效能不能教》,作者是留美教育管理學博士黃全愈。其中寫道:

美國孩子學畫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定模式,讓孩子從現實生活到內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構圖。孩子雖然畫得“一塌糊塗”,但十分高興。畫完之後,只問老師“好不好”,而從來不問“像不像”。黃博士說:“回答‘像不像’,是指‘影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是指創造得如何。”

黃博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小學美術老師達琳曾來中國雲南作學術交流。不少中國老師請教她:“怎樣教孩子的創造性?”達琳很困惑:“創造性怎麼能教呢?”

達琳給中國孩子出了一道題:《快樂的節日》。結果發現,很多孩子都在畫聖誕樹,而且畫得一模一樣!她仔細觀察,原來孩子們的視線都朝著一個方向:教室牆上的一幅畫裡有棵聖誕樹!達琳把牆上的畫遮起來,要孩子們自己創作一幅畫來表現這個主題。令達琳感到吃驚的是,那群孩子竟然抓耳撓腮,一副茫然的樣子……達琳老師不得不又把牆上的那幅聖誕樹揭開……

這個真實的故事的確令人深思。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孩子在學畫畫,問題是怎麼學?學什麼?用什麼方法去學?是用“眼”畫畫,還是用“心”畫畫?這可能就是模仿與創造的不同點。

我很同意黃博士的觀點:模仿是一個簡單的由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