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恩培
。。整理製作,並提供下載
北雁南飛
《元史演義》稱沈萬三為“財神爺”。
《明史》記載:江南一個鉅商——沈萬三,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造築了南京城牆後,還溜鬚拍馬地想為朝廷犒軍,被朱元璋眼一瞪,發配到了山高水長的雲南去了。
在中國史書記載的汗牛充棟的歷史事件中,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較勁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與大商人的角鬥。至高無上的皇權,必然地取得了勝利。選擇這一多少帶有悲涼意味的題材,只是意在以一個開國皇帝和一個富可敵國的富商之間的善緣、惡緣為切入點,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中國近百年積弱的濫觴。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吳恩培
第一章初沉商海京華夢斷
第二章再下揚州義救風塵
第三章商場情場投桃報李
第四章汾湖恩怨汾湖情仇
第五章陶朱風範一諾千金
第六章冷月有情顧復之恩
第七章情亦難捨商亦難捨
第八章兵戰商戰逐鹿蘇州
第九章兩刃相割利鈍乃知
第十章新硎初試觀前風雲
第十一章冤家路窄再逢官場
第十二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第十三章移花接木暗渡陳倉
第十四章吳歌桑田落花流水
第十五章新皇登基舊人下囚
第十六章江雨霏霏六朝如夢
第十七章殘夢萬里雲散水流
尾聲水下匿跡殘葉歸根
跋詩
徘徊在歷史與文化之間
一
第一章初沉商海京華夢斷1從南潯遷居周莊的沈佑始終搞不清,經商的意識是怎麼滲透到他兒子沈萬三的心田去的
元置浙江慶元路,即今治鄞縣,元末時出了位工散曲的詞人張可久。《太和正音譜》評他的曲子是“如瑤天笙鶴,其詞清而且麗,華而不豔,有不吃煙土色氣”。此人在元末的至正初年曾在蘇州屬縣崑山當過幕僚。他有一首《太常引》詞,極寫姑蘇臺觀雪的情景。詞曰:
“斷塘流水洗凝脂,
早起索吟詩。
何處覓西施?
垂楊柳,
蕭蕭鬢絲。
銀匙藻井,
粉香梅譜,
萬瓦玉參差。
一曲樂天詞,
富貴似,
吳王在時。”
興許正是這“富貴似,吳王在時”句子的誘惑和煽情,在張可久後的幾十年裡,在蘇州和江南,曾一下子出過兩個“吳王”。這張可久還有一首很著名的小令《醉太平》:
“人皆嫌命窮,
誰不見錢親?
水晶環入麵糊盆,
才沾粘便滾。”
曲子很短,意本在諷刺那些財迷心竅的小人。水晶環掉入到麵糊糊的盆中,剛剛沾粘了便開始滾動。可世間的滾動,最能帶來經濟效益的就要算是錢滾錢了。君不見那些奔東走西的商人們,他們不管販賣何物,其目的總可抽象成三個字——想賺錢,即將小錢滾成大錢。當然,賺得著或是賺不著,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和張可久幾乎同時代的元末至正年間,在這詞人曾為官府幕僚的崑山縣,有一個小鎮——周莊,這裡曾出了一個極善滾錢的大商人,此人後滾成了個富甲天下的大鉅商。至今他的老家水鄉周莊已成了一處極著名的旅遊勝地。隨著這小鎮的名聲日益飛揚,知道這個大鉅商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周莊——崑山南面的一個小鎮,東毗青浦、南接吳江、西鄰吳縣,鎮四周環列著澄湖、白蜆湖、澱山湖和南湖,所謂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需舟楫。即使是鄉間,也多以河堤或田埂形成的小道互相聯絡。一派湖蕩密佈、港汊紛歧的水鄉之景。
周莊舊名貞豐裡,據史載,北宋元祐元年宋迪功郎周應熙因信奉佛法,舍宅修建鎮上最早的古剎全福寺。百姓感其恩德,以其姓而將此水鄉澤國之鎮名之為周莊。
元代中葉,周莊鎮東垞新搬來一戶殷實的莊戶人家。男主人姓沈名佑,家中有兩個兒子。遷居於此前,沈佑累居浙江南潯小官浜。南潯在太湖之南,亦是江南水鄉之地,而沈佑由此遷居崑山周莊的原因,竟然是為了兒子。
早在南潯小官浜時,沈佑有四個兒子。長子沈福、次子沈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