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3 / 4)

小說:鉅商沈萬三 作者:一意孤行

此番來,一是要那絲綢店原來的黃老闆依舊當他盤購後這家店的老闆,二是談在應天建沈字商號應天分號的事宜。

在店堂角上的一張賬臺前,沈萬三和黃老闆在寒暄著。店堂內,幾個店員在應酬著顧客。

委託黃老闆管理這家店的事,黃老闆一口應允。沈萬三看了看他,繼續說:“我想把應天的這幾家店合起來成立一個應天分號,這應天分號的所有生意也想都由你管著。”

“那,要我們做些什麼?”黃老闆問。

“我現在在陝西、青海、甘肅、兩廣和福建都開了些分號。我讓他們為我代收皮貨、藥材、山貨等等,這些貨,我到時讓他們也給你們應天分號發一些,在你們這兒代銷。他們那些分號作為批銷商,你們作為代銷商。同樣,你們也可將江南的一些貨,比如絲綢、工藝品等等,發給他們那些分號,這樣你們就是批銷商,而他們就是代銷商了。批銷商和代銷商雙方的結算,我設想可以採用賒購方式。”

“賒購方式?怎麼個賒購法?”黃老闆聽了沈萬三的設想,心中暗暗地欽佩。他這個從此地收購再挪到彼地的做法,謀取兩地的價格差,並不是個新鮮的方法,可別人就是沒想到,再說現在兵荒馬亂的,他敢這麼做,這需要一個大手筆商人的膽識。只是對這賒購法,他從沒聽過,不由得驚奇地向沈萬三打探。

沈萬三笑笑:“這並不複雜。比如,每年秋天,我讓他們福建、廣東或是西北的分號給你應天分號發貨,你們分號將這些貨再賒賣給你們找的代銷商。到次年春天,他們再給你們發別的貨時,那就從你們分號收回上年秋天的那批貨款。同樣,到第二年秋天再發貨時,再收回當年春天的貨款。以此形成連環式的銷售。至於你們應天分號和別處分號發生的往來結算,也是以這種方式進行。說白了,這些賬先賒著,然後,半年和對方分號結算一次。當然賒欠只能是和各分號之間進行,和其他商店往來,一律以現金結算。至於各地分號和總商號的關係,那由王管家每年和各分號結算一次。按利潤所得,分號和總商號五五分成。”

黃老闆聽懂了,高興地說:“這好,這好!”

“關於這第一年各自被賒欠著的款項,統一由總商號先給你們一筆款子作啟動資金,這筆款子,今後分號有了利潤,再分期扣還。在你們和其他分號賒欠的過程中,如果遇有特殊情況,還可另告王管家居中協調,或是你們兩個分號另行商議。如你們另行商議的話,將結果也告訴王管家一聲。”沈萬三補充說。

“好,好!”黃老闆滿心歡喜,一個勁地說著“好”了。

沈萬三站起,走到店堂內。

張士誠造反那年,劉玉被沈萬三和陸麗娘從揚州“瓊花閣”裡救出後,來到了當時還叫集慶的應天城。她從小就習過歌舞,在“瓊花閣”裡又被老鴇子逼著學唱過小曲,到秦淮河邊上的一家笙歌館當了賣藝不賣身的歌舞伎。

朱元璋打下了集慶,將之改名為應天府。這年,小明王韓林兒將朱元璋升為樞密院司籤,後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此時雖為一箇中書省平章,但手下猛將如雲,早已成一方諸侯的格局。小明王那兒,哪裡還能指揮得動他!

朱元璋來到這六朝古都,想那帝王昔日的氣象,這個昔日的放牛娃難免也要擺起譜來。他下令在府裡搞些教坊舞樂。為他籌辦此事的人正是朱元璋的同鄉──安徽鳳陽人。他到笙館去物色人時,卻發現這個劉玉居然也是鳳陽人。因此,就這層關係,劉玉被薦進了朱元璋府。朱元璋的夫人馬氏,本也是淮西人。見了這劉玉,卻也分外地喜歡,於是讓她當了府中教坊的主兒。

九十

這天,她聽說秦淮河邊新開了家“蘇州沈字商號應天分號”,賣絲綢等物。因要為教坊選些上等面料做服裝,再者,這蘇州“沈”字,會不會是那個沈萬三?他也是做絲綢生意的啊。帶著這些想法,她來到了秦淮河邊的這家絲綢店。

進店以後,她看見那些店員都操一口應天的方言,想想不會是沈萬三他們,於是就在一匹匹絲綢前挑看著。

這時,沈萬三和黃老闆說完話後,走進店堂看看生意情況。他看見一個裝扮雍容華貴的女子正在挑著絲綢,就走上前來介紹生意:“夫人不知要什麼樣的貨色?”

“中書平章府中教坊舞樂,想要選些做服裝。”劉玉只顧看著絲綢,隨口答著。其後覺得這樣似太漫不經心,於是回過頭問:“你這兒還有上等的貨色嗎?”

突然,劉玉覺得面前的沈萬三有些面熟,禁不住又看了一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