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無助中,他寫了《軍次書感》這首詩:

憑高一望倍悽然,日暮烏啼生野煙。

天地側身孤旅外,江湖短髮亂兵前。

屈平憔悴漁翁問,韓信棲遲漂母憐。

何事窮愁無伴侶,東風獨坐感流年!

出身官宦世家的楊慎,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變成囚徒,生活與精神兩種優越感頃刻間喪失淨盡。但是事情並沒有終結,記恨的世宗,在處分了楊慎之後,又於嘉靖七年褫奪了已致仕在家的楊廷和的所有封贈與爵秩,削職為民。第二年,這位有功於社稷的大政治家,便含憤罹疾,死於家中。

楊慎聞訊,在謫戍地派人監護下,回到老家奔喪,但很快又回到永昌。永昌在今滇西保山一帶,五百年前,那裡的確是地老天荒之地。楊慎在這裡生活了三十五年,直至病死。

楊慎初謫的那幾年,朝中君子損失殆盡。以張璁、桂萼之類的小人當政,即便不肯同流合汙者,也決不敢抗命為楊慎等謫官說話。到了嘉靖十六年,在大禮案中得到好處的官員,幾乎都已致仕。這時候,有些官員便開始委婉地勸說世宗給受貶者一個出路。世宗部分採納了建議,對大部分受貶官員的處罰做了修正,但對豐熙、楊慎等領頭鬧事的八個人,則堅持維持原來的處罰,在各自的充軍地永不赦回。

初謫充軍,當地官員懾於朝廷的壓力,對楊慎看管甚緊。儘管當地巡撫念舊,讓他擔任軍中文書,但每逢團操,楊慎仍要手持軍械參與操練。這就是他自吟的“江湖短髮亂兵前”的真實寫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狀元寫給妓女的詩,淒涼至極

明代以孝治天下,孝子在社會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說,世宗與楊慎,都是堪稱楷模的孝子。世宗不惜大興冤獄,也要為其父興獻王弄一個皇帝稱號;楊慎不惜以身殉國,也要堅持父親楊廷和議定的大禮。世上事怕就怕認真二字,遺憾的是,世宗與楊慎都認真過頭了。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因大禮案謫戍的官員在吏部的一再提請下,大部分都赦還歸田了。豐熙、楊慎等八人,屬於永不赦還之列。世宗對楊慎的仇恨太深了,他深居大內,幾十年中,總不會忘記楊慎,經常問:“楊慎云何?”常言道,凡事不怕忘記,就怕惦記。有世宗這麼牽腸掛肚,楊慎就不會有出頭之日。

關於戍邊充軍,按律,凡年滿六十歲者,可以返回家鄉。但楊慎滿了六十歲後,主動申請卻沒有人敢受理。這樣捱到六十八歲,他以垂老之年請假返鄉,在瀘州住了將近三年。但是,由於世宗的又一次詢問,流戍地與借居地的官員都十分驚恐。兩地派出槍兵,將年近七十二歲且體弱多病的老人重新押解到永昌。到了戍所後,楊慎悲憤交加,寫了《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這首詩。

儘管楊慎對世宗內心痛恨,但到死也不敢公開指罵,只是說“遷謫本非明主意”,而將自己一生的悲劇,歸結到“網羅巧中細人謀”。這細人,就是桂萼、張璁之流。

如果我們試圖找出世宗一朝最有代表性的事件,那麼,楊慎的悲劇或可入選。

世宗與楊慎,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狀元;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一個代表政統,一個代表道統。兩個人都拒絕和解,拒絕屈服,都在與時間拔河,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不幸的是,楊慎比世宗大了十七歲,年齡上不佔優勢。他病死戍所後,世宗還當了七年皇帝才離開人世。

1566年,世宗的兒子朱載垕繼承皇位,是為穆宗。他登基當年,便給楊慎平反,追贈光祿寺少卿。平反書中載明是“奉遺詔”,意思是說給楊慎平反是世宗的遺旨。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政治策略,明眼人一看便知。

楊慎在晚年寫過一首詩《畢節見滇老妓》: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白首話青春。

不須更奏琵琶曲,司馬青衫淚滿巾。

作為後代文人的我,看到這首詩心中創痛。一個文章蓋世的狀元,卻只能在窮鄉僻壤與一個花容不再的老妓女一起嘆息命運的無常。這說明了什麼呢?感慨唏噓,感慨唏噓!

來自魏忠賢的構陷

天啟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將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機宜。要他借熊廷弼案,對楊漣、左光斗等六人實行栽贓。當天晚上,徐大化就寫出彈劾楊漣等六人的奏章,第二天送至御前。

魏忠賢本是河北肅寧縣一個混混,在當地小有名氣,後來因賭博輸得精光,竟到了上無片瓦下無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