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眾所周知,蓋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房子蓋得越高,地基越要打得深而穩。換句話說,地基堅固牢靠,房子才會矗立得久,不怕風吹雨打。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那麼房子就會搖搖欲墜。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這個地基是在人出生之後頭幾年建築起來的,影響這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這個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理解安全感並不難。就拿最基本的生活起居來說,我們必須知道腳下的土地是結實的,不會鬆動和坍塌,才敢放心地邁出腳步去走。我們知道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沒有戰亂沒有暴動,我們沒有生命危險,於是我們敢到外邊去遊逛辦事。這種安全感是存在我們大腦潛意識中的,平常並不會浮現於意識層面,我們習以為常。3米3花3書3庫3 http://www。7mihua。com

但是如果我們缺乏這些最基本的安全係數,如果我們感覺腳下的路鬆鬆垮垮、隨時可能塌陷,如果我們看到窗外亂七八糟、人們面目猙獰、爭鬥得你死我活,那我們絕對不敢邁步,不敢出門。

對於兒童來說,什麼是安全感呢?就是對世界對人間的基本信任。兒童必須懷有這樣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賴的。”才能獲得生存的動力、勇氣和毅力。

安全感好的兒童內心堅信:“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愛的,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我相信自己的判斷。”我們可以將其稱為對世界的詮釋模式。

兒童最初的安全感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來自養育者。養育者(主要是母親)對孩子需求的反應必須是及時的、可靠的、始終如一的、預料當中的,兒童才能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同時兒童也在自我規範當中建立對自己的基本信任。有了這兩個基本信任,兒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自己是可愛的、受到保護的,從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給孩子安全感不僅要給予他們恰當的愛,也要給予孩子恰當的規則,他們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堅實可靠的。

安全感充足,兒童才能發展自己,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也不會遇見困難輕易放棄努力。一旦確認他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兒童就可以繼續發展自己,不會再浪費精力和時間去獲得安全感。當這種安全係數高的“詮釋模式”延伸到成年生活時,會賦予人強大的內心力量和堅定的自我意識,對人生懷有積極正向的熱情,確信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感覺到世界是有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時時擔心會被父母拋棄;他會犧牲自己的健康發展,壓抑自己的真實內在,想方設法討好父母,以獲取父母的讚許和接納,從而獲取存在感。當這種安全感係數低的“詮釋模式”延伸到成年生活時,會令人時時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夠好,自我評價依賴於外界的反應,缺乏內心力量。

分離焦慮來源於父母內心(2)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在2012年出版的譯著《無條件養育》中說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它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都應該得到的禮物。”(艾爾菲·科恩)

而判斷我們是否無條件地愛孩子,則有這樣一個準繩:家長對於孩子的愛到底是出於“他們做了什麼”還是因為“他們是誰”。前者是有條件的愛,意味著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長期望的事或是達到了家長所規定的某些標準之後才可以得到;後者則是無條件的愛:這種愛與孩子做了什麼毫無關聯,無論他們成功與否,無論他們是否乖巧,無論如何,都毫無保留地給予他們愛。(艾爾菲·科恩)

真正做到無條件的愛,是一件比較困難也比較複雜的事情,也不可能在這樣簡短的引言裡闡述全面,推薦讀者們閱讀《無條件養育》這本書。這裡僅僅提出幾條家長平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1。無條件接納上蒼送給我們的孩子,而不是試圖打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

2。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3。不批評、責備、懲罰、獎勵孩子,而是傾聽、理解、支援孩子。

4。不要挾、威脅孩子,不從身體和感情上拋棄孩子。(比如,不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5。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個性,允許孩子擁有與我們不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