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源的中國人,或許能把朝代興迭看成是天道迴圈,但如果有人要以衣冠相貌上強迫施行改變,把幾千年的漢儒髮式強行改成剃髮梳辮,這不僅僅是一種對人格尊嚴的侮辱,簡直是類似精神“閹割”的大痛。而且,在明朝人心目中,以這種“夷狄”形象活著,死後一定有愧於祖先,再無面目見先人於地下。
如果從文化、財產、等級等方面,士大夫和平常民眾還存有歧異的話,在這種保衛自身精神和風俗的立場方面,所有的漢人,幾乎都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
原本已經降附的地區紛紛反抗,整個中國大地陷入血雨腥風之中。連真心歸附清朝的漢人學者王家楨,也在筆記中憤憤不平地記述道:
我朝(清)之初入中國也,衣冠一仍漢制(其實朱元璋下令是遵依唐制)。凡中朝臣子皆束髮頂進賢冠,為長服大袖,分為滿漢兩班。有山東進士孫之獬,陰為計,首剃髮迎降,以冀獨得歡心。乃歸滿班則滿以其為漢人也,不受。歸漢班則漢以其為滿飾也,不容。於是(孫之獬)羞憤上書……於是削髮令下,而中國之民無不人人思螳臂拒車斗,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野草,皆(孫)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研堂見聞雜記》)。
不過報應真迅速。三年多以後,因為受人錢財賣官,孫之獬受彈劾,被奪職遣還老家淄川。天道好還,這老賊恰好趕上山東謝遷等人起義。義軍攻入淄川城,孫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憤怒的民眾一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