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4 / 4)

——陳名夏案始末

順治十一年(1654年),清朝的內翰林秘書院大學士陳名夏,因“南黨案”被誅。而其挨殺最大的原因,正是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只要留了頭髮,恢復明朝衣冠,天下就太平了!”

不少淺薄學者以為陳名夏心懷故國大明朝。非也,此人乃不折不扣地忠於清朝。正是由於清廷中各派漢臣的相互傾軋,最終才使他被清朝主子以弓弦絞死。

陳名夏之死,當時有些漢人學者暗中深加同情,以為他“衣冠復明”的主張非常正確。也有人認為他是忠臣見忌被殺。

其實兩者都不是,陳名夏被殺,完全是他自己說錯話,被清廷之中同為漢人的政敵大臣抓住把柄,急往清廷主子處告訐。猜忌之下,他不死,也難。

陳名夏乃江蘇溧陽人,在崇禎朝當過兵科都給事中。李自成入京後,他投降過,後來趁亂跑回南京。見阮大鋮、馬士英等人要追究“順案”(即追究向李闖投降的明朝官員)的罪責,陳名夏見勢不妙,復跑回北方,向清朝歸順。

由於站隊及時,陳名夏一直受多爾袞重用,在清廷一直是步步高昇。順治五年,他已經做到吏部尚書。順治八年,為內翰林統文院大學士,晉省保兼太子太保,堂堂當朝正一品。但到了順治十一年,他就獲罪被殺。

據實而言,投降清朝的漢人,特別是在北京被動歸順的漢官,除孫之獬、馮銓、李若琳這幾個特別寡廉鮮恥的人以外,大多數人對滿人特別跋扈的現象非常反感。

“首崇滿洲”是清朝國策,這些漢官不敢明白直說,只是不停上諫,希望清廷決策層真正滿漢一同看待。他們表示,只有這樣做,清帝才能是中國共主的樣子,才能長治久安。

清初的滿洲貴族作為佔領者的優越感極強,連他們的僕人都敢在街上任意攔住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