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3 / 4)

光波段的影象的分析才能發現它,但在

太空戰場的監測資訊中,可見光影象資訊遠不如雷達資訊受到重視。在攻擊發生

時,太空中飛散著暴雨般的爆炸碎片,這些碎片大多是核爆高溫中熔化的液態金

屬,它們在從爆炸中飛出的時候大部分也呈液滴狀,每艘戰艦毀滅時熔化的金屬

達百萬噸,形成巨量的液態碎片,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大小和形狀都與水滴相當,

所以計算機影象分析系統很難把水滴從巨量碎片中分辨出來,更何況幾乎所有指

揮官都認為水滴已經在“螳螂”號中自毀,並沒有發出專門的指令讓系統做這樣

的分析。

與此同時,另外的一些情況也加劇了戰場的混亂。第一佇列戰艦爆炸迸射出

的碎片很快到達了第二佇列,各艦的戰場防禦系統做出了反應,開始用高能鐳射

和電磁炮攔截碎片。飛來的碎片主要是被核火球燒熔的金屬,它們大小不一,在

飛行途中已經被太空中的低溫部分冷卻,但冷卻變硬的只是一層外殼,裡面還是

熾熱的液態,被擊中後像焰火一樣燦爛地飛散。很快,在第二佇列和已經毀滅的

第一佇列留下的黯淡“血河”之間,形成了一道平行的焰火屏障,它瘋狂地爆發

著翻滾著,像是從那看不見的敵人的方向湧來的火海大潮。飛散的碎片如冰雹般

密集,防禦系統並不能完全攔截它們,相當一部分碎片穿過了攔截火力並擊中了

戰艦,這些固液混合的金屬射流具有相當的衝擊力和破壞力,第二佇列中一部分

戰艦的艦殼受到嚴重損傷,甚至被擊穿,減壓警報淒厲地響起。。。與碎片的炫目的

戰鬥吸引了相當的注意力,這種情況下,指揮系統的計算機和人都雕以避免一個

錯覺:艦隊正在和敵太空力量激烈交火,沒有人和電腦注意到那個即將開始毀滅

第二佇列的小小的死神。

所以,當水滴衝向“恆河”號時,第二佇列的一百艘戰艦仍然排成一條直線,

這是死亡的隊形。

水滴閃電般衝來,在短短的十秒鐘內,它就擊穿了“恆河”號、“哥倫比亞”

號、“正義”號、“馬薩達”號、“質子”號、“炎帝”號、“大西洋”號、“天狼”

號、“感恩節”號、“前進”號、“漢”號和“暴風雨”號十二艘恆星級鉅艦。同

第一佇列中的毀滅一樣,每艘戰艦在被穿透後先是變成紅熾狀態,然後被核聚變

火球吞噬,火球熄滅後,被熔化的戰艘便化做百萬噸發著暗紅色光芒的金屬岩漿

爆發開來。在這慘烈的毀滅中,直線排列的戰艦佇列就像一根被點燃的長達二千

公里的導火索,在劇烈的燃燒後,留下一條發著暗紅色餘光的灰燼。

一分二十一秒後,第二佇列的一百艘戰艦也被全部摧毀。

在擊穿第二佇列的最後一艘戰艦“明治”號後,水滴衝過了佇列的末端,又

以一個銳角迴轉衝向第三佇列的隊首“牛頓”號。在第二佇列被毀滅的過程中,

爆炸碎片向第三佇列洶湧而來,這道碎片浪潮中,包括第二佇列爆炸後仍處熔融

狀態的金屬液和從第一佇列飛來的已經大部分冷凝的金屬碎塊,在防禦系統啟動

的同時,第三佇列中的大部分戰艦已經啟動發動機,開始機動。所以在這時,與

被毀滅前的第一、二佇列不同,第三佇列已經不是一條直線,但這個佇列的一百

艘戰艦大體上仍排成一列。水滴穿透了“牛頓”號後,急劇調整方向,瞬間飛越

二十公里的距離穿透了與“牛頓”號錯開三公里位置的“啟蒙”號,從“啟蒙”

號穿出的水滴再次急轉,衝向已經機動到佇列主線另一側的“白堊紀”號並穿透

了它。水滴就這樣沿一條折線飛行,擊穿第三佇列中一艘又一艘戰艦,在折線飛

行中水滴的速度絲毫不減,仍為約每秒三十公里。後來的分析者在察看這條航線

時震驚地發現,水滴的每一次轉向都是一個尖銳的折角,而不是像人類的太空飛

行器那樣成一段平滑曲線,這種魔鬼般的飛行展示了一種完全在人類理解力之外

的太空驅動方式,這種驅動之下的水滴彷彿是一個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