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令宜見十一娘如臨大敵,忙道:“也不是出了什麼事……”語氣頓了頓,過了好一會,才有些不自然地道,“二嫂嫁過來的時候,曾有一筆壓箱的田產,是項家老夫人的陪嫁,指了讓二嫂放在身邊的。有段時間家裡很困難,二嫂就私下把田產賣了,貼補了家裡……”他說著,神色有些尷尬,“後來雖然我把賣地的款項還給了二嫂,可想到那田莊原是項家老夫人的陪嫁,二嫂又是私下賣的,賣的急不說,價錢也低,還不到市價的五分之三。心裡就很是不安。想把那田產再買一部分回來填補一下二嫂的虧空。一直讓附近的人幫忙看著。這一次去章丘,就是聽說原來買地的那些人裡面,有人要賣地……”
十一娘很是吃驚。
陶媽媽不是說二夫人的陪嫁很寒酸的嗎?
怎麼突然冒出一塊地來。
而且聽徐令宜這口氣,託人盯著還怕這事不成得自己親自走一趟。
……是因為賣地的人不畏徐令宜之勢,知道他急於把地買回來所以故意抬高地價?
還是有其他的權貴之家也看中了這塊地,派管事之流的人出馬沒有把握把地順利地買到手呢?
她心裡有些亂,隨口道:“這賣地的人是誰?能不能找關係和他搭上。到時候好好跟人家說說,再多出些錢。他反正是要賣,想來沒什麼大礙。”
徐令宜聽了苦笑:“哪有這麼容易!”
十一娘不解。
徐令宜道:“那塊田產,有六千畝之多,全是良田,而且連成一片。二嫂外家當年也是花了大力氣才置下的這份產業。當時章丘一帶沒人能一口氣吃下去,田是分成了幾十塊,一塊一塊地賣出去的。賣的時候好說,如今想買回來。”他嘆了口氣,“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買地的人各有際遇,有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有的卻落魄了。那些落魄了的好說,不過是多給些錢,可那些日子過得好的,又怎麼會把那麼好的地賣出來。是有銀子也辦不到的事。”
十一娘腦海裡卻只回蕩著“六千畝之多,全是良田”。
“怎麼會這麼多?”她聽著自己的聲音竟然有些結巴。
徐令宜委婉地道:“這是二嫂的家事,我們也不好多問!”
十一娘想到二夫人和項太太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
覺得這其中恐怕還有些故事,也不好多問。道:“那現在可曾收回了一些地?”
“收回了八百多畝。”徐令宜道,“二嫂不肯要。說,當年項家老夫人把地給她的時候,也是希望這地能在萬一的時候解二嫂之危。如今她拿出來解了徐家的燃眉之急,也算是用得其所。何況我把當年賣地的錢補給了她。無論如何不肯要。地契就一直放在娘那裡,”又道,“這次要賣的地一共有四百多畝。章丘那一帶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我要買回這塊地,還有些閒幫專使欺詐的手段哄騙那些地主賣地。所以我明天一早就趕去章丘,免得地沒買成,強買強賣的名聲卻落下了。”
這算不算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既然如此,侯爺還是仔細思量一番的好。”十一娘勸他,“免得被御史彈劾,又成了一樁事不說。傳出徐家賣媳婦的產業,那就更不好聽了!”
“我何嘗不知道!”徐令宜無奈地道,“所以這些年只繼繼續續收了八百多畝。這次去也是看看情況,能買下就買下,萬一不行,也只好再看機會了。”又道,“只是這年月越久,這田產的變化越大,只怕越不容易買到手了。”
很是遺憾。
十一娘能理解徐令宜的心情,但更關心三十六臺嫁妝和六千畝上等良田之間的關係。
第二天送走徐令宜,她立刻抬了宋媽媽來問。
“我聽陶媽媽說,二夫人嫁過來的時候,太夫人幫著添了嫁妝的。可有此事?”
“有啊!”宋媽媽笑著,然後湊到十一孃的耳邊低聲道:“項大人,是嗣子!”然後直了身子笑道,“當時二夫人嫁過來的時候,搬了好幾車書過來。項家老夫人說了,免得以後起糾紛,這些東西就不上禮單了。太夫人心裡過意不去,就把自己當年陪嫁的一對一尺來長的羊脂玉玉如意,還有些貴重首飾送給了二夫人。項家老太太很喜歡,說我們家太夫人是爽快磊落的。所以二夫人嫁過來的時候,用太夫人給的那對玉如意做了第一臺。三夫人剛嫁進來的時候,還為這事和三爺置過氣呢!”
不上禮單,那就是說,這些書全送給了徐家!
“那我姐姐知道不知道?”十一娘沉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