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聽著心裡一緊。
皇后娘娘對自己的母親定不會隱瞞,那五皇子是因用藥不當而去世的“真相”就應該是皇上告訴她的了……。。看樣子,皇上是不準備醉酒這件事了。所以,才有了禮同親王……。
“不對!”太夫人突然到:“既然冒了這樣的風險要害嫡子,怎會棄長子而就幼子?這說不通……。。。。”
十一娘覺得太夫人說的有道理。
宮闈之事,實實虛虛,虛虛實實,一個不小心,就會把恩人當仇人,把仇人當恩人……。她雖然沒經歷過,卻在那些史記中讀過。
“大皇子今年十四歲了,”二夫人沉吟道,“三皇子今年也有十一歲了。他們都是在皇子府誕生的,親眼見到自己的父親是如何從皇子到太子再到榮登九鼎。五皇子卻不同,他懂事的時候,父親已是皇上,母親是皇后,他是這世間最尊貴的人之一???他今年畢竟只有五歲???”
二夫人含蓄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大皇子和三皇子年長些,對宮闈之事有所瞭解,也有了些城府,不是那麼容易被人擺佈。只有五歲的五皇子,還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和心態,容易下手。
“何況,就算大皇子有什麼事,也無損三皇子和五皇子的地位。只要帝后恩愛,就還有誕育皇子的機會???”
十一娘聽著心中一動。
徐令宜曾經說過,皇后娘娘把皇上當夫君一樣敬重而不是當皇上一樣的敬畏,一方面說明了皇后娘娘還保持著少女般的童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帝后的相處模式不會那麼等級森嚴。是不是可以說,他們如尋常夫妻一樣的過日子,恩愛甜蜜的同時,也會像普通人那樣吵架,甚至是賭氣???
所以,這個計策不是為了害死嫡子,為的是讓帝后反目。因為沒有嫡子的皇后固然有後位不穩的嫌疑,可廢后之子,只怕比那些身份低微的嬪妃之子地位更為尷尬,更不足為懼。
她又想到了自己在坤寧宮見到的情景——皇上登基不過短短四年,除章婕妤和餘美人是原來王府的舊人因生子而封外,又新添皇貴妃一人,妃子兩人,婕妤一人,美人一人???和大多數男人一樣,皇上,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開始享受起女人來了
第163章參與(上)
這樣一想,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
十一娘不由重新審視二夫人。
她的想法和徐令宜不謀而合。
出事後,徐令宜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她,要穩住皇后娘娘,不要說出或是做出什麼讓皇上不滿的事來。
徐令宜有強大的訊息網,可二夫人。。。。
如果她一直在徐家關鍵的時刻起著這種如幕僚般的作用,那太夫人和徐令宜對她的尊重從何而來也就能夠理解了。
念頭閃過,十一娘不由躊躇滿志。
這個社會對女人諸多限制,其中就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徐家的所作所為顯然與這種說法是背道而馳的。是因為徐家特殊的經歷使得女子有機會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從而在家庭內部提高了自已的地信?還是因為徐家一向都有這個自信和胸襟讓女子參與家族的事務?
她相信是前者---當家族陷於危難時,得到赦免的多半是女性和幼童。
“鄭安王謀逆案”被奪爵的開國功臣有二十四家,最後恢復爵位的不過五家。這個數字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二夫人的話不僅讓十一娘思考,也讓太夫人眼前一亮。
“不錯,這樣才說的通。”她目光銳利如鋒地望著徐令宜,“你有什麼打算”
徐令宜看著二夫人:“二嫂很久都沒有見皇后娘娘了吧?這次去哭喪,也應該去問個安才是。”
二夫人點頭:“侯爺放心,我從西山趕回來,就是怕皇貴妃等人趁虛而入,亂了皇后娘娘的心志。化解悲傷的最好辦法是再生一位皇子。”
像是打謎語。
屋裡的人卻全都聽的明白。
皇后被廢,誰的利益最大?
當然是同樣誕有皇子又聖眷正隆的皇貴妃娘娘,還有那位坐在慈寧宮卻每日擔心年富力強的皇上會過河拆橋的太后娘娘!
如果能讓帝后化悲痛為力量,正式隊這個計策的最大的反擊!
“那就散了吧!”徐令宜聽著站起身來,“明天一早還要去思善門哭喪。”
太夫人點頭,留了二夫人在自己這裡歇息:“……我也想和你說說話。”
這個時候回後花園的確有些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