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
“到時,如果陛下要召你們回中原,當然不錯。可如果各位願意留在我遼東行營,那便更好了。畢竟中原亂,很多城池都被亂匪攻破了,米價暴漲,許多民眾只能靠吃樹皮草根為生……”
“我知道,你們都擔心自己的家人。不過這也不成問題,如果你們願意留在遼東,可以寫一封家信,由我派人持信去你們家鄉,將你們的家人全都接來遼東生活。如今在天下大亂之際,遼東反而可以說是一片淨土了。”宇明侃侃而談道。
魚俱羅等一眾隋軍軍官聽了半天,總算弄明白了:宇明先是讓他們自己考慮,可是又只讓他們寫信給家裡,卻不讓他們走。說是讓他們休養身體,又說什麼天下大亂,走不方便。
這明擺著就是告訴他們,在朝中關於對此事的處理意見下來之前,他們是離不開遼東行營了。而在這之後,宇明又緊跟著說,希望他們把家人接來遼東生活,又說自己的兵馬幾乎都是新兵,缺少基層軍官,又缺乏兵員,希望他們能留下來幫自己。
就算這些大頭兵們再是直腸人,也弄明白宇明的意思了,感情他是想把自己一行人編入他的軍隊,好幫他征伐濟、新羅,以及遼東草原那些不服從的部落。
宇明的話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畢竟他是對現在的朝中情況瞭解得最清楚的一個。他們這些俘虜失蹤這麼久了,朝中官員和皇帝只怕早當他們已經死了,這個時候突然出現,誰也不知道皇帝是什麼態。而他們也都知道,楊廣可是殺過不少戰敗回來的武將的。
如果皇帝到時覺得他們這些敗軍之將,又被俘的軍官有罪的話,那豈不是更慘。雖然宇明說要給皇帝上奏摺,可誰知道他內容怎麼寫。聽這位年輕元帥的意思,是想自己等人留下來幫他,如果自己一行人堅持要走的話。他那奏章會怎麼寫,可就難說了。說不定等自己好不容易回到中原,等待的卻不是鮮花和笑臉,而是斷頭刀就得不償失了。
想來想去,這些軍官們都有些坐立不安,臉上陰晴不定,一時也有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
天之後,宇明方帶著十萬大軍,以及從各處抓來的俘虜北上,向遼東城進發。而平壤城內,他也留下了尉遲敬德率選鋒軍兩萬人駐守,以保持對濟和新羅的壓力。
而派人去和新羅及濟的交涉結果也出來了。濟因為參加過高麗聯軍,得罪過隋朝,而且又在戰爭中蒙受了不小的損失,自是嚇得戰戰兢兢。加之高元一行七千人到了濟州島後,立刻便驅逐了島上的濟官吏和軍隊。這讓濟國王也勃然大怒。
他當即便派使者向宇明當面表示,一定會派兵解決濟州島上的高麗人,決不會手軟。這讓宇明也不禁放下了心。
相形之下,新羅的態就要惡劣不少。一來他們沒有參加過高麗聯軍,認為隋軍沒有理由進攻自己。二來他們也沒有和隋軍作戰過,不知道隋軍的厲害。此外,新羅國王又認為,自己的實力未受任何損失,擁有八萬大軍,加上熟悉當地地形,就算隋軍派十萬人來攻,也未必攻得下自己。故對前去交涉的使者毫不理睬。
而宇明在得知此事之後,卻是絲毫沒有動怒。因為這種情況也是早在他和名軍師的預料之中。如今以他們的實力,的確無力進攻新羅,但卻有了一個好的,向新羅開戰的藉口。只要遼東行營消化了解救的二十萬隋軍俘虜,或者將新兵培訓出來,形成戰鬥力。便足以一舉滅亡新羅和濟了。
面在,他們要做的事便是好好韜光養晦,埋頭經營遼東的地盤,消滅高麗的殘餘勢力,待內部整合完畢後,再出兵滅掉周圍的威脅,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半個月後,隋軍返回了遼東城。但因此城小,只住進了部分軍隊,二十八萬解救的隋軍士兵和民夫,以及數十萬高麗俘虜都只有呆在城外。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高麗人在修建遼東城時,就是以要塞標準修建的。只考慮了堅固和防禦,並沒有將其作為遼東地區的中心城市來考慮。因此城池的面積很小,方圓不過五里。城中最多隻能容納十萬軍隊和二十萬平民。
而如今,遼東城內由林墨統率的軍隊和民夫便有十餘萬人,加上解救回來的二十萬被俘士兵,七萬多被俘民夫,還有數萬新徵的民夫軍……城內根本容納不下這麼多人。那些從各地抓來的高麗姓,更是隻有在城外搭起帳篷,嚴加看守。
宇明見狀,只得下令將傷病員,以及一些歲數較大計程車兵送入城中居住,而其餘計程車兵和俘虜,則全部在城外就地紮營,沒有命令一律不得進城。
如今,連綿的秋雨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