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鍋蓋頭”被派到沙烏地阿拉伯參加海灣戰爭時,安東尼·斯沃夫爾德也是其中的一員。他的祖父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父親經歷了越戰,叔叔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前輩的戎馬生涯、暴力、性等男子氣概,吸引斯沃夫爾德14歲就萌生了參加海軍陸戰隊的想法,堅信“男人生來要打仗,男人和戰爭密不可分”。
可是戰爭的殘酷超出人的想象,在伊拉克沙漠中最初六個月的“為國服務”的同時,他的女朋友就被大後方酒店的一個Boy拐走。戰事一開,他被伊拉克人擊中,又被友軍誤射……到處是被燒成灰燼的肢體……他開始反思,作為一名美國人、一個男人、一個士兵,到底意味著什麼? 海明威說:“世界毀滅了每個人,就在那些被毀滅的地方;卻出現了很多強者。”《鍋蓋頭》告訴我們:男孩兒為什麼要參加戰爭,再由軍人迴歸成掛滿勳章的退伍軍人。
如果說參、眾兩院是民主國家動武的“理智大腦”,那“美軍中唯一一支無須國會批准,總統便可動用的部隊”,則往往出於總統衝動的人格本能。該衝動可能更接近人的自然性,“食色性也”,每發必中。有人把“入侵格瑞那達”稱做“黎明前的插入”,還有人稱海軍陸戰隊是美國總統的萊溫斯基。
《動物莊園》、《1984》的作者,著名戰地記者喬治·奧維爾,伊頓公學出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和羅伯特·卡帕同居一室。他一直以政治家的眼光、記者的身份描述世界。老鴨身為新華社記者,歷來親臨其境,從第一手交流中觀察細節,揣摩領悟,探求表象下的政治、文化原因。這也是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訓練學生的主旨,為此我決定給《鍋蓋頭》寫序。
法國作家朱裡安·班達說:“世上確有和平存在,但這種和平不是畏懼戰爭,而是熱愛生命。不是限制行動,而是思想成熟。在此意義上,為了和平,最渺小的作家可以挺身而出,而最強大的法庭卻無能為力。”
美國媒體關於本書的精彩評論
“《鍋蓋頭》是一種經典……斯沃夫爾德以幽默的手法表現出自己胸中的憤怒,展示了其精湛的寫作技藝。他所描寫的思想與感覺彷彿躍然紙上,有時又如詩歌一般湧出。他同時抓住了戰前漫長的軍事部署中士兵的歡喜雀躍、抑鬱、相互嘲諷與寂寞的人生百態,並有力地記錄了自己的戰爭經歷……《鍋蓋頭》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揭開了鮮為人知的無數年輕人都會走過的狂野的成長曆程。”
——《紐約時報書評》
“詼諧、汙穢深埋於沙中……當年輕計程車兵正準備奔赴伊拉克沙漠時,此書為他們以及普通的讀者堅定地描繪出現代戰爭給人帶來的孤寂與殘忍的後果,對現代戰爭政治作出了詳盡的分析,給出了發自內心的回應。”
——《出版商週刊》
“他的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戰爭的回憶錄,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美聯社
“《鍋蓋頭》是一部傑出的著作……全書充滿了毀滅性的恐怖誘惑……安東尼·斯沃夫爾德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壯麗的藝術畫卷。”
——《今日新聞報》
“如果你想全方位地感知目前在伊拉克軍事集結區所發生的一切,想要剝去官方偽善的面孔與漫天的謊言,看到事實的真相,請看《鍋蓋頭》吧。”
我眼中的“鍋蓋頭”(4)
——《新聞週刊》
“這是一本可以拿在手裡邊抽菸邊尖叫的書。斯沃夫爾德用狙擊手冷酷無情的目光找到了無政府主義與一種語言之間的聯絡。這種語言產生於美國本土,是支離破碎的,是種蹩腳的、感情豐富的、大膽的語言。在這部卓越的回憶錄中,他一次又一次擊中了混亂困境的中心。《鍋蓋頭》激進、誠實並且令人不寒而慄地傳遞出戰爭與戰士之間令人不悅的真實一面。”
——喬伊·威廉斯(Joy Williams)
“必須要看這本書……(它)擁有小說的爆發力。要時常想到它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令人恐懼的。”
——《政治家雜誌》
“《鍋蓋頭》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斯沃夫爾德塑造了一部可以成為現代戰爭文學經典的作品。是繼暢銷越戰小說邁克·荷爾(Michael Herr)的《派遣》(Dispatches)以及菲利普·卡普託(Philip Caputo)的《戰爭的謠言》(A Rumor of War)之後一部關於海灣戰爭的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