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的如此解釋了一番。
隨著梁笙瀟的聲音落下,冷晴默了一瞬方張口喚了一聲:“梁公子……”
那方,聽聞冷晴的稱唿,梁笙瀟沒說什麼,只是朝冷晴微一點頭,而後悠然轉身,迎著從巷口照進來的陽光,走出了這條狹窄幽長的巷子。
梁笙瀟身後,冷晴默然抬步,跟上樑笙瀟的腳步。
於是,梁笙瀟這位堂堂的大梁國七皇子沒有帶一名侍衛,孤身和冷晴從太子府邸後門出了太子府,走過那條狹窄幽長的後巷,再穿過一條清冷的小衚衕後,梁笙瀟和冷晴就來到了一條熱鬧繁華的街面上。
寬闊敞亮的街面上,來往的行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熙熙攘攘。有負手而行的;有左看看右看看的;有在人群中緩緩漫步的;有挑著籮筐的;有牽著馱著貨物的毛驢的;也有騎著毛驢的;還有推著獨輪車的……
街面兩旁是林立的店門大開的店鋪,各式各樣的招牌掛在店鋪的屋簷上,一眼望去,衣食住行樣樣齊全。
街面兩旁的店鋪前方,是一個個搭了茅草棚佔地擺攤的攤位,一眼望去,竟無比綿延長遠,望不到盡頭。那些攤位有賣點心的,賣青菜的,賣傳記雜談的,賣胭脂水粉的,也有賣布匹首飾荷包絹扇的,可謂是應有盡有。各種吆喝聲更是不絕於耳。
有的攤位前還擠著不少人,有的人是真要買東西有的人則是看看罷了。
總之一句話熱鬧非凡。
站在那條清冷的衚衕口,看著眼前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熱鬧繁華又敞亮的街面,冷晴在心中無聲的一嘆
街面上這麼多人,也就意味著危險數值呈直線上升。可是看梁笙瀟那雲淡風輕的模樣,完全沒有身為一位該有皇子的自覺啊!!
陪伴如此任性的一位皇子出遊,冷晴心頭的無奈,當真只有冷晴自己才能體會。
“按照大梁習俗,重陽佳節,該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不知冷姑娘意下如何?”就在冷晴暗自嘆息的時候,站在冷晴前方,手握一隻竹蕭的梁笙瀟忽然回頭,如此微笑著詢問冷晴。
眼見著耀眼陽光下,梁笙瀟那唇畔含笑的模樣,冷晴又是在心中幽幽一聲嘆息:算了,來都已經來了,她還是不要掃了這位皇子大爺的興致了。只要她小心點注意著周圍動靜,別讓奇奇怪怪的人接近這位皇子大爺就好了。
於是,冷晴一臉認真的回答了梁笙瀟的詢問:“登高就算了吧,這京都城裡也沒有山可以登。城中的房子又大多低矮,與‘高’字不沾邊。”
古代朝對房子的高度都有限制,皇宮的大殿最高,依次減除高度。平民的房子比大臣家的要矮,佛寺也可以建高,當然塔是不拿來跟一般的住宅比的。
皇權不允許宮牆外有能夠偷窺宮牆內的房子存在,如果臣子、平民把房子建太高了,是違法的。
而這裡是大梁國的都城,無論站在哪條街面、樓閣上看那宮牆裡面,基本上是看不見建築的,能看見的,只有蔚藍的天空。
之前冷晴尚在朱府的時候,曾看見過大梁國皇宮梁蕭城的宮牆,宮牆雖綿長,可是才十餘米高,放在二十一世紀,也就是三層半到四層樓房的樣子。
按照古代對房子高度的限制來計算,宮牆外的建築最高不會超過十米。
十米的高度,能修建出來的房子最多也就是四層的樣子,這還是不將那些屋嵴凸起的屋頂算在內的高度。區區四層的建築,也好意思叫高??
不過冷晴知道,除卻位於縐平城中心的皇宮梁蕭城外,縐平附近還有一處地方是可以算作高地的,就是修建在縐平城外的臥佛寺裡的萬佛塔。
冷晴之前聽見太子府上的宮女們說,那座臥佛寺依山而建,地勢本就高出縐平城,而那座萬佛塔又修建在比臥佛寺更高一些的山崖上,其高度可想而知。
那座臥佛寺裡的萬佛塔共有九層,從塔基到塔頂,塔總高十三丈,按照大梁國一丈大約是二米三的長度換算,也就是塔高三十米的樣子。
冷晴想了想,不算那座萬佛塔的修建位置,單是塔身三十米的高度,到也勉強可以用來登高了。只是可惜,冷晴不認識路,不知道去那座萬佛塔該怎麼走。
“我今早到是偶然間聽聞府上的婢女說城外的臥佛寺裡的萬佛塔到是個不錯的登高地,可惜我不知道路線,去不了。”心中怎麼想的,冷晴也就怎麼說了。
那方,聽聞冷晴的話,梁笙瀟卻是如此含笑答道:“臥佛寺在下到是知道怎麼走,在下年幼時曾陪太子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