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倒下,連原本應該有的痛苦呻吟都聽不見。他們的使命彷彿就是殺戮,無盡的殺戮。
而這群黑色戰神中的唯一的一點白色(“雪龍駒”),高踞其上的李宇軒更是成為阿特伯裡士兵心中的冥皇。他的五尺長劍指向何方,緊隨其後的那條“黑色巨龍”就衝向何方,無情的吞噬著阿特伯裡士兵年輕的生命。
經過“黑龍騎士團”一次又一次的衝擊,阿特伯裡軍的整個隊型已經破碎不堪,將士們已經拋下手中的武器,開始四散而逃,希望能夠躲過死神的召喚。
面對潰敗的敵軍,李宇軒也沒有過於緊逼,畢竟自己這方面的人數不多,能以較少的代價取得勝利是他求之不得的。李宇軒指揮著他的下屬向前繼續突進,在經過半個時辰左右的廝殺,終於與蘇米的部隊匯合到了一處。
另外一面由李放率領的一千“黑龍騎士團”所遇見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在李宇軒,蘇米兩軍匯合約一刻鐘後,也突破了敵人了戰線。三支部隊終於按照戰前預定的方案匯合到了一處。
戰鬥到了現在,阿特伯裡軍已經完全喪失了軍心士氣,四散潰退,戰場形勢完全轉到李宇軒軍的手中。而當郎中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策馬奔至李宇軒面前時,李宇軒知道他已經取得了自己軍事生涯中的首場勝利。那顆首級不是別人,正是阿特伯裡騎兵的統領將軍戈麥斯。
身為一軍指揮的戈麥斯,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戰場上輸給一個十八歲的少年,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征戰沙場十餘年的他會死在一名第一次上戰場的二十歲新丁刀下。
阿特伯裡兩萬騎兵,戰死疆場者一萬三千七百三十一名,傷者三千二百二十八名,傷亡總數為一萬六千九百五十九名,被俘虜的有兩千九百六十九名。逃回布林關的僅有七十二騎。
蘇格爾方面傷亡一千五百七十三名,其中“黑龍騎士團”傷亡僅為一百零四名。
雙方傷亡比率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十比一,在驚歎李宇軒天才般的戰略戰術的同時,亦可見“黑龍騎士團”的攻擊威力。
透過這場戰鬥的勝利,李宇軒確立了自己在軍中至高無上的威信。而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則是年僅二十歲的郎中,在斬下阿特伯裡軍騎兵總指揮官戈麥斯的首級後,他開始得到李宇軒的信任和重用,並以“血刀之名”揚天下。
同樣是這場戰鬥,李宇軒改變了洛水平原的軍事態勢,以此為轉折點,戰爭的主動權開始由阿特伯裡一方轉向李宇軒。
兩萬騎兵的覆滅,對阿特伯裡而言不僅僅意味著三分之一的兵力被消滅,更重要的是其機動部隊的喪失將直接影響到以後阿特伯裡軍的軍力調配和部署。而在部隊的機動性上,李宇軒一方無疑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帝王歷173年11月23日,正在行軍途中的裡梅爾收到了前方斥候的戰報。上面的數字簡直令當了一輩子軍人的裡梅爾不能相信這是一個事實。兩萬騎兵全軍覆沒,統領戈麥斯將軍亦戰死沙場。但隨後而來的兩份戰報也同樣證實了這是一個無庸質疑的現實。
兩萬阿特伯裡士兵,兩萬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長眠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裡梅爾雙眼溼潤了。但他畢竟是一名征戰多年的老將,是阿特伯裡此次遠征的總指揮,他要為剩下的近四萬名將士的生命考慮。
清醒後的裡梅爾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在繼徐守義之後,自己面前又多了一個可怕的對手,甚至比徐守義更為可怕。如果自己大意輕敵,很有可能會使此次阿特伯裡的遠征功虧一簣。
當日晚,裡梅爾的兩萬多步兵抵達德諾鎮,部隊原地休整,同時派出斥候前往蘇格爾,以便掌握對手的實際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計劃。
回到蘇格爾的李宇軒並沒有和他的將領一起慶祝勝利,而是將自己一個人關在了書房中。
此刻他面前桌上放置的正是盤龍古劍天龍的鎮國之劍。
也就在昨晚,這柄劍在他手中奪走了幾百名阿特伯裡士兵的生命。在回蘇格爾的路上,自己一直都在思索這是一把怎樣的劍,竟然能控制人的心神。
從昨晚李宇軒用此劍砍下第一個敵人的首級時,他就覺察到附在此劍上的凌厲殺氣,其氣勢甚至超出了自己本身所散發出來的鬥氣。每斬殺一名敵人,李宇軒就覺得劍上的殺氣重了一分。到後來,已經不是李宇軒在揮劍斬殺敵人,而是劍本身在引領著自己不停的製造殺戮。雖然李宇軒的身體已經不受控制,只是幾近麻木的在戰鬥,但其心靈深處的那一點意識依舊保持清明,沒有受到劍本身殺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