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10月,我給她發簡訊,力邀她參加11月在她的老家浙江嵊州錄製的大型晚會,並執拗地堅持讓她在李敏領唱的開場歌舞后第一個出場,我慶幸我的判斷:久違的王君安一上場,便迅速點燃了越劇故鄉人的熱情。
2009年元月,內斂低調的王君安在我幾次邀約下,終於接受了我的專訪。之前聽上海某報的記者同行(也是她的粉絲)告我,她話不多,不好採訪,別人很難走進她的內心。當我們面對面坐下來,似乎有一種信任立刻瀰漫開來,問答都隨意,我也不追問,確是一次難得的交流。那期訪談的收視位列所有欄目之首,再創新高。
白燕升:君安,你知道嗎?我的個人部落格上登出了包括你在內的一個嘉賓採訪名單,很快幾百多條留言,大家都特別地興奮,特別地關心你,你來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王君安:我也不知道,我旁邊有很多非常年輕的觀眾,他們對我特別地關心,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覺得,我離開舞臺這麼多年了吧。我相信這是尹派的魅力,因為我是尹老先生親手培養出來的,現在,老先生已經過世這麼多年了,所以觀眾在我身上,就有那種期盼吧。
王君安:〃寶玉〃歸來〃芳華〃依舊(2)
白燕升:君安來自福建芳華越劇團。這是尹桂芳老先生那個時候打天下、紮根的地方。我聽很多人講,說尹桂芳先生跟王君安的關係就像家人一樣,像祖母和孫女一樣。
王君安:是的,因為我十二歲的時候,就進到福建省芳華越劇團,那個時候我非常小,就是一個非常不懂事的小女孩,而且我又非常地內向。從那個時候,我就在尹老先生的身邊,慢慢地開始學戲,她不僅教我演戲,還在各個方面教我做人,我在她身邊度過了十幾年。我去美國之前一直在她身邊。
白燕升:說到王君安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她是個極有天賦的人。但是你知道有一種說法:往往極有天賦的人都不太用功。你覺得你對於越劇,投入了幾分?還算用功的一個演員嗎?
王君安:我不算用功。這個我承認的,真是不算用功。就像尹老先生說的,我如果用功的話就不會是今天。有一次我爸爸媽媽到上海去看老先生,然後老先生就拉著我媽媽的手,非常感謝我媽媽,她說你生下了這麼好的一個女兒,各方面都這麼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她不夠用功。
?白燕升:那麼不用功,自己也承認不用功,還那麼受大家的追捧。
王君安:我現在很用功的。
白燕升:很多內行的觀眾當年稱你為〃王三出〃。即《紅樓夢》《玉蜻蜓》《盤妻索妻》。
王君安:這個詞我今天第一次聽到,哈哈……
白燕升:你給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會說〃王三出〃呢?是你就會這三齣戲,還是……
王君安:那也不是,其實我在芳華,我也演了很多的傳統戲。大概就這三齣戲給觀眾的印象特別深。所以觀眾就叫這個名字吧。〃王三出〃,不過今天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我以前沒有聽說過這個詞。
白燕升:說到〃王三出〃當中的《盤妻索妻》。我聽說這個戲是尹桂芳先生當年根據《盤夫索夫》獲得的靈感改編的。
王君安:是的,所以她其實也是編劇,陳曼也是編劇。
白燕升:說到《紅樓夢》,應該說是越劇的一個經典劇目了。但是被更多的普通觀眾熟知的還是徐玉蘭老師跟王文娟老師的電影版本。但是越劇迷們都知道,尹桂芳老先生的《紅樓夢》也是非常……
王君安:那是真正的賈寶玉,那是非常棒的,非常地委婉,非常的細膩,非常的有情。
白燕升: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演這個戲?
王君安:十六歲,我藝校畢業的時候,老先生就請了上影廠著名電影導演黃祖模,來給我們排《紅樓夢》這個戲。我們芳華回孃家,第一次回孃家,在上海演出的就是《紅樓夢》,反響非常好。那個時候舞臺上非常的整齊,全部是剛剛畢業的學生,二十幾個人,我那個時候才十六七歲嘛,所以,一炮打響。報紙上是這樣說的。
(演出)的確反映是很好的,這個戲應該說是老師手把手教的。每天老先生拄著個柺杖,那個時候,福建條件是非常差的,團部沒有像現在這麼好,從住宅樓到排練廳,不是水泥路,而是泥泥坑坑的那種,一下雨的話根本無法走路的。老先生是每天堅持到排練廳坐場,哪裡不對了,她馬上就給你糾正過來,我們排了好幾個月。
白燕升:尹派跟上海的這種關係,真是說不清楚。剛才說到君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