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都是經濟學的初學者,翻譯時自認努力,亦步亦趨,但仍不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來信請寄onebook@263,並請註明〃《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勘誤〃。
譯者
2007年11月
出版後記
另一種經典
國際上廣泛流傳的經濟學經典教材有兩種,一種是以曼昆、薩繆爾森、斯蒂格里茨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大師級著作為代表的,專門為經濟學專業學生編寫的教程;而另一種則是為普通讀者和非專業學生設計的,適合一學期課堂教學的教程。後者在國內還不為大眾所熟知,此類著作旨在將經濟學獨特的思維方式介紹給普通大眾,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經濟知識。我們本次翻譯出版的這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就是個中翹楚。
這兩類作品有何區別呢?我們可以參考著名經濟學家熊秉元先生針對斯蒂格里茨的《經濟學》和海恩的這本《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所作的經典比較分析:
斯蒂格里茨和海恩之間,至少有兩點明顯的差別。首先,斯蒂格利茨……這位主流經濟學裡的佼佼者,關心的焦點就是〃經濟活動〃(economic activities)……相形之下,海恩……的故事,和買賣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海恩所關心的,不是狹隘的〃經濟活動〃,而是更廣泛的〃人類活動〃。而且,海恩所希望探討的,是在人類互動裡,所呈現出的狀態以及所透露出的一些特質。由探索人類活動之中,希望能歸納出生動有趣的〃經濟思維〃……
其次……斯蒂格里茨是以一個〃參與者〃(participant)的角度,刻畫經濟活動的樣貌。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考驗,作出不同的反應。一旦瞭解了各個參與者所面臨的情境,再歸納出不同的情境之間的共同性,就可以體會到經濟活動的特質;這是斯蒂格里茨取景的角度,也是主流經濟學四平八穩、一以貫之的方式。……對照之下,海恩(在書中列舉的)塞車的故事,重點不在於各個駕駛員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找到回家的路;重點所在,是每個開車的人都自求多福,但是互動之下卻呈現出一種亂中有序的景觀。海恩希望掌握的,是人際互動的特性,包括隱藏在整個景象下的規律,以及相關支援的條件。因此,海恩不是一個參與者,而是一個〃旁觀者〃(observer)。他靜觀其變,然後闡明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在動靜之間的特性。 ……既然在不同的遊戲規則之下會導引出不同的景觀,經濟學家(旁觀者)的功能,就是試著揣摩各種不同的遊戲規則,然後比較這些規則之間的差別。經過對照和比較,也許社會大眾能摸索出較好的遊戲規則,均蒙其利。
由此可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突破國人所持傳統觀念的另一種經濟學教程。其最大特色在於通俗易懂。在當下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而經濟學更是當仁不讓的顯學和熱門學科。過去高高在上的經濟學,如今已成為了普通人都需要有所瞭解的知識、技能之一。
與薩繆爾森、曼昆等經濟學家的經典經濟學教材寫法截然不同,海恩放下學院派的矜持倨傲,以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致力於讓經濟學變得更親切、更平民化。他避開數學公式、圖表、術語等讓讀者望而卻步的東西,而將經濟學的教學重心放在〃思維方式〃上,致力於幫助普通讀者瞭解經濟學最核心的精髓,並教大家將之運用於實際問題。作者深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道,其教育態度是值得欽佩和珍惜的。這種寫作姿態也得到了道格拉斯·諾斯、熊秉元、張維迎、梁小民等海內外知名經濟學家的贊同和推崇。
每個章節後的〃問題與討論〃環節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作者煞費苦心地為讀者編寫了數量可觀的練習題。但是這些習題卻並不會讓讀者望而生畏,因為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作者為每個習題都設定了真實有趣的情境,這實際上是把讀者引向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例。因為作者深知,只有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才算是把〃學生帶出師〃了。這些習題按照每章的內容編排,循序漸進,你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不斷自我檢測,並同時體味其中的趣味。此外,每章邊欄中還標註出了內容提要和重點總結,方便讀者快速瀏覽章節要旨,並且便於記憶。
本書作者保羅·海恩終身致力於教育事業,曾被譽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之一〃,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這樣形容保羅·海恩:〃他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