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史學家認為阿提拉並沒有那麼多軍隊,最多不超過十萬)沿著多瑙河快速挺進,進攻西羅馬帝國!

一位彪悍的公主,一段對愛的表白,竟然引爆了一場荼毒歐洲的大戰!

這是一支西羅馬人從未見過的大軍。除了作為主力的匈人騎射手外,還包括臣服於阿提拉的歐洲其他民族的軍隊“友情加盟”,諸如格皮德人、東哥特人、斯基裡安人、阿蘭人、圖林根人、勃艮第人、倫巴第人……他們多是在阿提拉的暴力下臣服的。

和往常一樣,阿提拉指揮騎射手們一路焚燒、一路屠殺、一路搶劫,諸多繁華的歐洲城市(多在高盧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法國一帶)都被蹂躪得面目全非。

同年4月,梅斯城(法國東北部)陷落,除了一位神父被帶走作為人質外,其他人都被割斷喉嚨或被活活燒死。

接著遭到蹂躪的城市是蘭斯(法國東北部),蘭斯城大部分居民都嚇得逃入森林,而一位主教卻由於過度樂觀而沒有離開。這位老兄的表現很猛,他非但沒走,還對著匈人唱起了讚美詩。據說這篇讚美詩有176行,然而當他剛唱到第25行時就被匈人砍下了腦袋,從此和上帝再不分開。

還有一個城市的居民們被阿提拉大軍在其他城市的暴行嚇得不知所措,關鍵時刻一個叫熱納維耶芙的鄉下女孩挺身而出,呼籲城市全體居民不要放棄自己的家園。這個勇敢的女孩從此成為這座城市的守護聖徒。最終這座城市沒有被阿提拉摧毀,不過這倒不是因為女孩和這座城市居民的力量,而是這座城市壓根就不在阿提拉的進軍路線之中。這座僥倖的城市後來成了法國的首都,它的名字叫——巴黎。

很快阿提拉大軍就殺到了羅馬帝國在高盧最重要的名城奧爾良(法國中部)。

西羅馬舉國震驚,若論單打獨鬥,西羅馬肯定不是阿提拉的對手,只有拉幫結派一起抗敵。為此西羅馬帝國聯合了曾被匈人蹂躪過的西哥特人、法蘭克人、阿蘭人等蠻族組成了一支數十萬人的聯軍(現代史學家認為西羅馬和蠻族聯軍大約五萬),在高盧的沙隆平原(今法國境內)擺開陣勢。

您瞧,這阿提拉麾下是一幫蠻族,西羅馬麾下也是一批蠻族,所以說羅馬和匈人的這次對決也是一場“蠻蠻較量”。

在這場歐洲大陸上史無前例的大決戰中,冒出了一位名震歐洲的蓋世英雄,他就是這支抗匈聯軍統帥,被譽為“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名將”的埃提烏斯(約395—454)。有意思的是,這位羅馬名將埃提烏斯還曾是阿提拉的鐵哥們……

42。 古代的世界大戰

話說羅馬名將埃提烏斯出身名門,勇猛多謀,擅長冒險。他年輕時當過匈人人質,與阿提拉結下深厚友情,還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阿提拉身邊學習騎射。他曾經多次向阿提拉借來匈人騎兵以征討西哥特人,後來他當上了羅馬帝國的高盧總督(也就是愷撒大帝曾幹過的那個位子),和愷撒大帝一樣,他把高盧地區的日耳曼人等蠻族打得屁滾尿流,從此聲名鵲起,名震四方。

埃提烏斯和阿提拉雖是密友哥們,但為了各自帝國的利益,不得不反目成仇在沙場刀兵相見!

公元451年9月(也有版本說是6月),一場被譽為“古代世界大戰”的超級戰役在法國的沙隆平原打響了!

昔日的哥們,今日的敵手——“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名將”埃提烏斯率領的羅馬—蠻族聯軍與“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的匈人—蠻族聯軍鉚足了勁展開了一場極端殘酷慘烈的廝殺。

雙方是這樣佈陣的。

()

匈人—蠻族聯軍:中央是阿提拉親率的匈人精銳騎射手,左翼是曾被匈人蹂躪但如今與匈人結盟的東哥特人,右翼是其他臣服於匈人的歐洲蠻族部落。

羅馬—蠻族聯軍:埃提烏斯親率羅馬軍團在左翼,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419—451在位)率領西哥特軍在右翼,阿蘭人和其他蠻族在中央。

雙方統帥是這樣打算的:

阿提拉希望他的騎射手能迅速突破西羅馬軍的中心。

埃提烏斯希望他的兩翼能衝入匈人騎射手的後方。

第一回合的較量是對一個小高地的爭奪。

可能由於阿提拉的眼神稍微遲鈍了一下沒能及時發現這個小高地,結果導致西哥特軍在西哥特王子的率領下搶先一步將其拿下,搞得晚到一步的匈人騎射手相當鬱悶只好撤退。

阿提拉很生氣,他對士兵們高呼:“我自己要丟擲第一支長矛!”接著就親自率領中軍的匈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