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小說:民國往事 作者:恐龍王

�災洩�木嚀邇榭霾⒉渙私狻�

在這段時間中,孫中山對交通特別是鐵路建設最感興趣。在武昌的時候,孫中山就在演說中提出要建造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聯為一體;6月中旬,孫中山在上海又提出一份修建全國鐵路大幹線的計劃,並不辭辛苦的向各界宣傳他的築路主張。

在七月份後,北京的政局屢現危機,為了調停黨爭並穩定當時的局勢,袁世凱向孫中山和黃興伸出了橄欖枝,邀請這兩位民國革命元勳前來北京晤談,共商國家大計。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袁世凱甚至派程克、張昉作為專使,並讓海軍派出“海琛”號巡洋艦到上海護航迎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對於袁世凱的盛情相邀,孫中山和黃興也不能不動心,何況孫中山還想與袁總統談談他的鐵路計劃。8月2日,孫中山和黃興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稍做準備便啟程北上,並初定日期為8月17日出發。

袁世凱對這次高峰會談非常重視,在他眼裡,孫中山和黃興雖然已經在野,但這兩人仍舊享有崇高威望,特別是在臨時參議院中,同盟會的參議員更是以孫中山和黃興馬首是瞻;要想化解目前的這場政治危機並確定各方認可的內閣總理的話,就必須要利用孫、黃二人的威望,共渡時艱。

對於袁世凱的邀請,同盟會中也分為了兩派,穩健派支援孫中山、黃興北上會晤袁世凱,他們認為這次會談是英雄相見、巨頭相會,既能起到穩定政局的作用,也是民國未來的發展之福;激進派則認為這是袁世凱設下的圈套,目的是藉此羈索孫、黃二人,在此敏感時期,革命領袖更不應該深入虎狼之地。

就在這時,原湖北革命*張振武被殺一事,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張振武,湖北羅田人,生於1870年2月,1905年前往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法,1907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加入共進會。在武昌起義爆發前,由於革命機關遭到破壞,張振武力主提前發動起義,並在隨後的漢口、漢陽保衛戰中起到了重要的領導指揮作用。

在武昌起義勝利後,當時坐鎮武漢的主要軍事將領為共進會的孫武、張振武和文學社的蔣翊武,人稱“三武”。在“三武”之上,還有副總統兼湖北都督黎元洪,他主要依靠立憲派支援,與這些革命黨人存在很大矛盾。不僅如此,起義前進行通力合作的兩個革命團體共進會和文學社也出現裂痕,以至武漢的局勢極為複雜多變。

1912年2月27日,武昌突然爆發“群英會”暴動,原因是一些被裁編的軍人對時任軍務部長的孫武等人極其不滿,引發事端。這次事變雖然以調解而結束,但黎元洪卻乘機將軍務部加以裁撤,部長孫武、副部長蔣翊武和張振武軍被解除職務而改任都督府顧問。對於顧問這樣的閒職,孫武和蔣翊武消極隱退,而張振武卻心生怨憤,由此引發了同黎元洪的激烈衝突。事實上,張振武從一開始就看不起對這位從床底下抓出來的副總統,在黎元洪最初不願投身革命的時候,張振武就曾主張將這位前協統殺掉。

張振武當時手裡握有兵權,他掌握著將校團這樣一支武裝力量,這讓黎元洪感到如芒在背。事實上,黎元洪打心眼裡對這些帶頭起義的革命黨人極度憎惡,而這時袁世凱也想乘機拉攏黎元洪,共同對付武漢的革命黨人。

在袁世凱的親信、參謀次長陳宦的策劃下(當時黎元洪也兼任參謀總長,但他一直沒有上任,事務均委託給次長陳宦),黎元洪決定與袁世凱合作,對這“三武”來個調虎離山之計,將他們弄得北京去。當年5月,袁世凱以“革命首義”的名義將“三武”召到北京,並封他們為總統府軍事顧問官(又是閒差)。對此,張振武曾多次表示不滿,他對陸軍總長段祺瑞抱怨說:“難道我們湖北人就配做個顧問官耶?”

在張振武的一再要求下,袁世凱只好又封他為蒙古屯墾使加以敷衍。張振武當時四十出頭,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也非常想建功立業,實實在在的做點事情,於是他接受委任後,非常認真的向袁世凱申請經費以開辦專門機構。袁世凱這時哪裡有錢,也就沒有理會。張振武一怒之下便擅自回了武昌,並利用自己之前的勢力公開設立屯墾事務所,還打算募集一鎮精兵前往蒙古。為此,張振武向黎元洪提要每月撥給經費1000元,作為開辦費。

黎元洪見張振武去而復返,本就十二分的不樂意,他見張振武又重新聚集他的舊勢力,更是感到極大的威脅,於是決心除掉張振武。由於當時張振武和孫武發生矛盾,袁世凱特意派出湖北籍的參議員劉成禺、鄭萬瞻回武昌進行調解,在各方努力下,孫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