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離而言早已不重要了。
既然默蒼離說此時秦國滅周時機已至,秦昭襄王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事實上對於雖然年邁卻仍心存大志的秦昭襄王而言,已經名存實亡的周朝一直壓在頭上也確實不怎麼舒服,於是秦昭襄王當即應允了默蒼離的上書,在默蒼離的請求之下,秦昭襄王以大將王齕為帥,默蒼離為軍師,統兵十萬攻打周都洛邑。
不得不說此時的周朝早已不是昔日武王伐紂之時那強橫的周朝,先後經歷多次幾乎滅國的動亂,如今的周朝封地僅剩洛邑三十六城,周赧王的命令甚至都出不了洛邑之外,再加上動亂、饑荒、避難等等因素,洛邑三十六城竟僅有區區三萬百姓,數量之少竟是連秦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不過三日洛邑三十六城已有三十五城先後歸降,十萬秦軍合圍於周都洛邑之外,等待著最後的滅周之戰。
但就在王齕準備下令攻城,將這唯一也是最後一座周朝城池攻陷,從而完成滅周之戰的時候,默蒼離卻阻止了王齕的命令,他竟是讓王齕做好班師回朝的準備,然後一個人緩步離開秦軍大營,向那已經入目可及的周都洛邑走去。
……
周都洛邑,王宮寢殿。
曾經莊嚴肅穆的王宮,如今已是陳舊,正如那往日輝煌的周朝,也終將要走向結局,好似早已預感到今夜將會發生什麼,周赧王姬延面色平靜的坐在寢殿之內,平日侍奉的下人早已不知去向,僅有身旁溫柔賢淑的妻子,與懷中仍不知發生何事的小女兒,陪伴他渡過這注定不會平靜的夜晚。
忽而月光暗淡,一陣微風吹入寢殿之中,姬延抬眼往寢殿之外一看,便見一道蒼綠身影緩步入內,正是那獨自一人進入洛邑的默蒼離,見到默蒼離的到來,姬延面上露出一抹好似見鬼一般的震驚,卻又夾雜著一抹早已知曉的瞭然,而後姬延緩緩放下懷中抱著的女兒,起身對默蒼離恭恭敬敬行了一個大禮,口稱:“晚輩姬延,拜見太公,姜尚!”
姬延一口叫破身份,默蒼離眼中不由閃過一抹精光,雖然那太公姜尚乃是當年神蠱溫皇算計所化,但卻也可以看做是玄幻的一重身份,而默蒼離雖然並非那如今已經更名任飄渺的神蠱溫皇,卻與他一樣皆為玄幻九大化身之一,姬延將他認作姜尚也無不可,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雖是周朝末路君王,可自身不過是一介凡人的姬延,如何能夠知曉他便是昔日那輔佐文武兩王建立周朝的姜太公!
默蒼離雖然智慧高遠,但他的性格卻是十分直率,就如他不屑於墨翟的算計便會直言斥其愚蠢,看中趙括的天賦不惜大費周章也要收其為徒,如今默蒼離心中既有疑問,自然也是毫不避諱直接問道:“你知到我會來!”
姬延微微點頭說道:“是周公告知與我!”
“周公……”默蒼離雙目微闔,心中明白所謂的‘周公’便是昔日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也是唯一繼承姬昌《文王八卦》並將其發揚光大之人,封神量劫之後武王姬發大封諸侯,其被封於周地,又位至公爵,因此被世人稱為周公的姬旦。
或許是因為使用修為不足而強行軒轅劍消耗了姬發太多的精氣,也或許是因為朝歌之戰重創於迪亞波羅之手時曾留下隱疾,就在伐紂滅商之後的第二年,武王姬發便英年早逝,群臣將仍在襁褓之中的姬發之子姬誦推上王位,是為周成王。
但成王年幼,無法治理朝綱,群臣便請德高望重的姬旦攝政輔國,姬旦攝政七年,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七年之後姬旦飄然歸國,隱於周地安心治學,晚年集天皇伏羲、文王姬昌與自身八卦心得著成《易經》一書流傳後世,為後世推算術數之總綱,也因其周公身份,《易經》也被稱為《周易》。
第1399章 收女徒武氏明空 氣運轉周朝
第1399章收女徒武氏明空氣運轉周朝覆滅
周都洛邑,王宮寢殿。
“周公晚年之時已將《文王八卦》演至大成,他在彌留之際為我周朝推算氣數,留下‘三十八代,何起何終’之言而後仙逝,歷代先祖對此言皆是一頭霧水,但我卻早已明白,所謂的‘三十八代’指的便是周朝傳承,自文王建朝而起,經平王東遷而變,再傳至我這一代,正好是三十八代,而那‘何起何終’……”姬延看了默蒼離一眼:“我周室本來只是殷商世襲西伯侯,因太公姜尚輔佐文王、武王兩代王者伐紂滅商,才有了傳承至今的周朝,‘何起何終’便是指周朝既然因太公而興,也會因太公而滅,放眼當世可能為太公者,也唯有秦朝隱相,默蒼離爾!”